他做出的X射線散射光譜曲線,有力證明了康普頓效應的普遍性;
他放棄站在世界科研前沿的機會,毅然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學術(shù)界;
他傳師授道,培養(yǎng)了鄧稼先、楊振寧等一大批科學界的棟梁之才;
他推動了中國近代科學的發(fā)展,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他就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科學家,教育家——吳有訓。
△吳有訓戶籍卡
南京市檔案館館藏
01
舍棄錦繡前程,毅然回國
吳有訓出生于1897年,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理化部。
1920年吳有訓畢業(yè)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后,于1921年參加了江西省赴美國官費留學生考試。
留學美國的第三年,吳有訓成為物理學家A. H.康普頓的研究生,從事X射線問題的研究??灯疹D以康普頓效應聞名于世,該研究被視為近代物理學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或轉(zhuǎn)折點, 1927年因該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吳有訓
1923年5月,康普頓首次公布了他的有關(guān)X射線散射光譜的實驗結(jié)果,但論文里只涉及一種散射物質(zhì)石墨,盡管已經(jīng)獲得明確的資料,但只限于某一特殊條件,在當時飽受質(zhì)疑。
面對質(zhì)疑,吳有訓在教授康普頓的指導下,陸續(xù)使用多達15種不同的樣品材料進行X射線的散射實驗,結(jié)果無一不與康普頓的理論相符合,從而形成了對此理論廣泛適用性的強有力證明。
一時間,吳有訓在物理界聲名鵲起。他的論文被排在美國物理學會第135屆會議的第一位,在美國物理學會第140屆會議上,他一人就宣讀了3篇論文。
他以15種元素作為散射物所得的X射線散射光譜曲線,被公認為康普頓效應的經(jīng)典插圖。康普頓在所著的《X射線與電子》一書中引用了吳有訓的實驗結(jié)果,并認為這是康普頓效應最重要的實驗基礎(chǔ)。
1926年秋,吳有訓回國。在回國前他的老師康普頓勸道:“吳,留在美國有好的科研條件,前程似錦?!?/p>
吳有訓這樣說:“畢竟我是中國人”,毅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學術(shù)界。
02
3年辭職14次,不肯當校長的校長
回國后,吳有訓先后在上海大同大學、南京第四中山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1945年10月吳有訓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當時國立中央大學的院系設置、招生規(guī)模,居于全國高校前列。
△國立中央大學輔考成績單
1946年元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重慶召開。歷經(jīng)八年抗戰(zhàn)的中國人民渴望一個和平、團結(jié)、民主、統(tǒng)一的中國。
為了反對國民黨堅持獨裁、內(nèi)戰(zhàn)的政策,推動政協(xié)會議的進程,中央大學發(fā)動并組織了重慶“一·二五”萬人大游行。事先,當局曾對中央大學等高校施加壓力,企圖瓦解這次游行。
25日清晨,吳校長便趕到上清寺中央研究院辦事處。當中央大學游行隊伍走過時,他毅然加人到行列中,并走在隊伍的最前頭。
事后,陳布雷請吳有訓去“談話”,實質(zhì)是責難他參加了大游行,陳布雷說:“像你,吳校長就不應該去參加游行了……”但吳有訓卻說:“這事我做了,我該做!”
“談話”回來,吳有訓對去看望他的兩位老師說:“只有青年人頭腦比較清醒,國家弄到今天這樣地步,他們看清楚后就敢于行動?!?/p>
1947年5月,由中央大學始發(fā)而后擴展到滬、杭、平、津等全國60多個城市爆發(fā)了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反迫害的“五二〇”愛國民主運動。
“血案”發(fā)生后,南京警備司令部發(fā)布了中央大學戒嚴令,并向?qū)W校出示一張逮捕名單,上面有40多名學生。
劉慶云訓導長在吳有訓支持下,代表校方斷然拒絕。為了保護青年學生,吳有訓利用自己在科技文教界的聲譽,聯(lián)合社會各界知名人士進行聲援,才迫使警備司令部撤除了戒嚴令。
可他精神上非??鄲溃瑥娙讨N種壓力,一再表示:“只要在位一天,就要全力保護青年學生?!?/p>
從1945年接掌中央大學到1948年的三年時間里,吳有訓先后提出辭呈達14次,于1948年8月獲準辭職,每一次遞交辭呈折射的是吳有訓不卑躬屈膝于權(quán)勢。
03
拒絕赴臺,迎接南京解放
1949年,吳有訓拒絕了國民黨政府赴臺的邀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全市慶祝游行,當中央大學的隊伍到達新街口時,突然有人大聲叫:校長!校長!大家向人行道望去,見吳有訓正向大家招手。
他穿著一身灰色派力斯長衫,拿著黑布雨傘當手杖。這時有幾位同學跑上前去將他簇擁到隊伍中來,說說笑笑,一同呼喊慶祝口號。
不久,吳有訓被任命為上海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長。隨后中國科學院成立,他和生物系教授秉志同時被任命為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還兼任新中國第一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
吳有訓作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為發(fā)展我國科學事業(yè)竭盡心力。他在推動各項工作中有魄力,事業(yè)心強,具有遠見卓識。
他曾親自主持人工合成胰島素的鑒定會,認為根據(jù)合成物的晶體形狀、生物活性和指紋圖譜,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人已合成了胰島素。
吳有訓具有遠見卓識還表現(xiàn)在推動我國新興技術(shù)科學的發(fā)展。20世紀50年代,他就提出要及早在科學院建立計算機、半導體、電子學等研究所。
1958年他派出專家與蘇聯(lián)天文學工作者共同觀測海南島的日環(huán)食。利用這一機會,及時地為發(fā)展我國射電天文學打下了基礎(chǔ)。
△1977年夏,吳有訓(右二)生前最后一次會見楊振寧(左一)
吳有訓一生,盡最大努力履行“重學術(shù)、做實事”的人生目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原標題:3年辭職14次,不肯當校長的校長
來源:金陵檔案
標簽: 中央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