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9點56分,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安全著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東南大學超輕多孔材料課題組為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艙研制了泡沫鋁吸能部件,從而降低了宇航員的著陸沖擊,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提供支撐。
東南大學超輕多孔材料課題組在生物科學與醫(yī)學工程學院副教授何思淵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戴戈的共同努力下,借鑒多孔結構仿生設計,進一步發(fā)展了多孔材料的設計理論,拓展了性能范圍,為衛(wèi)星等國家工程研制了多樣化材料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并取得應用成功。何思淵表示,能有幸參與偉大的航天事業(yè)十分光榮,將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持續(xù)繼承發(fā)展,為我國航天重大工程研發(fā)配套新材料,為載人航天夢想砥礪奮進,為建設航天強國貢獻力量。
據(jù)悉,該課題組始終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在泡沫鋁制備、性能等方面開展了超過30年的研究積累,其創(chuàng)始人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已故教授何德坪,2003年何德坪帶領課題組為我國飛船返回艙陸地著陸緩沖提出了輕量化方案并被采納,獲得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課題組在多孔金屬領域獲得1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持續(xù)資助。
除了超輕多孔材料課題組,東南大學宋愛國教授團隊也在其中輸出了“東大智慧”!
東南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宋愛國教授團隊研制了空間站航天員在軌操作力測量傳感器與測量設備,具有便攜、固定和常態(tài)三種測量功能,是空間站航天醫(yī)學實驗領域平臺的重要設備。
此次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利用該設備完成了航天員在軌指捏力、手握力、推拉力、雙手插拔力、雙手旋轉力矩、單臂/雙臂/手輪旋轉力矩、手部多維力和足部多維力的精準測量,獲取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人的操作力和生物力學等重要測量數(shù)據(jù)。航天員在軌操作力測量傳感器與測量設備在軌運行效果良好,有力支撐了我國空間站任務航天員長期在軌典型姿態(tài)下操作力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
據(jù)悉,宋愛國教授團隊圍繞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核電安全工程、助老助殘康復等領域的重大需求,長期開展遙操作機器人的前沿基礎與關鍵技術研究,今年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
標簽: 東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