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清明假期,宜踏春祭掃,遙寄遠人。但面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蘇州市勞動路實驗小學校倡導學生“不出門,不集會”,用云祭掃的方式寄托哀思,還特別推出了清明節(jié)居家活動——踏青尋芳跡 風車寄相思,讓朱雀娃們感受我國傳統節(jié)日的意義,提高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意識,增強自身動手能力。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風車又名吉祥輪,八卦風輪,代表著喜慶和吉祥,帶有家庭幸福、四季保平安的吉祥寓意。春光明媚,萬物復蘇,風和日暖,正是制作風車的好時節(jié)。在學校美術王老師的線上指導下,一個個大小各異的風車在朱雀娃們的巧手中誕生了。孩子們拿著自己制作的五彩風車,臉上都露出了天真可愛的笑容。
朱雀娃們制作的這一個個思念風車仿佛一道道燦爛風景,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一陣風過,風車們呼啦啦轉動起來,在“噠噠”聲中祈愿著春和景明,疫情散去?!昂龇昵帏B使,邀入赤松家”“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時節(jié)雨聲嘩”。完成風車制作后,朱雀娃們還精心作了裝飾點綴,在風車上寫上了自己寄托哀思和紀念的語句。只見,風車們搖身一變,色彩斑斕,卻帶著滿滿哀愁、相思之情。朱雀娃們讓無限想象與感懷在春日的美好中低聲私語,潛滋暗長。
好學善思的朱雀娃們還探索出了風車之所以能夠轉動的原理:風車上折疊出的葉片與中間部分固定軸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風吹到葉片上的力會被分解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軸向力,對轉動不起作用;另一部分是使葉片繞軸旋轉的力,它能使風車轉起來。通過自主探究,朱雀娃們動手嘗試,進一步玩轉與感受清明思念風車的魅力。
他們還聯系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探尋風車的用處,現代的人們利用風車轉動的原理,利用風能提供水、供暖、航運、發(fā)電等。在炎炎夏日里,電風扇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通過機械能再轉換為風能,給人們帶來清涼舒適。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清明節(jié)不僅是一個春光里的節(jié)氣,更是一個撫今追昔、寄托哀思的特殊時間節(jié)點。學校還積極呼吁朱雀娃們在清明當天,點開學校微信公眾號,一起學習閱讀紅色經典,緬懷革命先人。
最是一年春好處,正是誦讀好時節(jié),在朱雀娃們朗朗書聲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沉積淀,體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把紅色基因植根于內心、融入血脈,更加珍惜新時代中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顧秋萍 通訊員 楊家駿
校對 蘇云
來源:紫牛新聞
標簽: 試上吳門窺郡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