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當你走在路上不慎被井蓋絆了腳,你會怒而呵之還是繞而遠之?來自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高二年級南大軟件工程班的戴祺暄同學卻以這個小小的“井蓋”為起點,開啟了自己的發(fā)明之旅,并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戴祺暄是蘇州實驗中學高二8班的學生,他性格開朗,愛好廣泛,5歲起接觸國際象棋,12歲獲“國際棋協大師”稱號。他擅長邏輯性思維,喜歡和不同的人討論各種問題,對科學和生活充滿好奇和熱情。日前,其發(fā)明的“井蓋高度調節(jié)裝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據戴同學介紹,這個發(fā)明的靈感來自生活所遇。在日常出行中常常為各種井蓋(包括機動車道上、非機動車道上等)的高低不平所困擾,不僅是顛簸令人不適,更會帶來不少的交通隱患,尤其是非機動車經過時極易出現意外?!氨救司驮虼硕苓^傷。于是我的腦海中便產生了一個想法,是否可以通過某種裝置使路上的井蓋高度得以調節(jié),以適應它周邊的路面,進而保障交通的安全暢通?!?/p>
戴祺暄表示,這在最初只是一個一閃而過的念頭,直到進入實驗中學后,在不斷的知識積累以及與同學、老師的交流探討中,他最初的“閃現”才不斷地具體化、清晰化,經過多次理論計算、與周圍人的互相印證、圖紙設計及實物驗證等,最終有了這個發(fā)明,讓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蘇州實驗學子秉持“唯真唯實”校訓,努力地將社會責任視為己任,將實用利民行于日常。學校豐富的學習資源也為學生家國情懷的實踐、實現提供了可能,特別是在與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地理研究院合作的南大軟件工程班、中科創(chuàng)新實驗班項目中,通過打通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學段壁壘實現協同培養(yǎng)的新模式,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高端的學術領域及前沿知識,并在學校寬松活躍的學習研究環(huán)境中,敢設想、能溝通、可實踐,真正地將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擔當落到了實處。
除學生個體,蘇州實驗中學各類學生組織也在積極關心社會、參與社會。例如,模擬政協社團近年來提出的《關于建設露天工作者休息點的提案》《關于落實婦科普查(兩癌篩查),關愛女性健康的提案》《關于完善落實保障自閉癥患者合法權益政策的提案》《關于通過社會多元共治推動“醫(yī)院愛心廚房”行動的建議》等提案,深刻地反映了實驗學子對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關注;銀石器樂社主辦、多個社團協辦的“七月是你的盛夏”銀石夏季慈善音樂會更是用連續(xù)七年的堅持力證了實驗學子對社會的關懷與奉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顧秋萍 通訊員 聶夢媛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