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市場活力充沛、潛能巨大,發(fā)展前景廣闊;農戶增收致富則是實現共同富裕、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浙江“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通過盤活農戶家庭資產來提供免擔保、純信用的小額普惠貸款,幫助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繁榮發(fā)展,實現農村發(fā)展、農業(yè)更強,助力共同富裕。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探索,“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金融滴灌成果顯現,有效賦能“三農”發(fā)展。
一是農業(yè)有形資產最大化。“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在房產、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傳統(tǒng)資產上,將經濟合作社股權等權利類資產、動植物等活體資產、農機具等固定資產及金融類資產納入融資增信體系,使有形資產充分量化,在提升授信額度的同時,賦能上下游產業(yè)鏈發(fā)展。
二是農村文明信用資產化。“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相比于整村授信,內容更加完善、授信更加科學,信用佳、道德好的農戶可通過該模式獲得更多融資額度,如家風家教良好和獲得勞動模范、道德模范、五好家庭、黨員家庭等各類榮譽的農戶,可將這筆“無形”資產轉變?yōu)?ldquo;有形”融資,通過正面激勵,引導農戶重視家風,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信用,也使金融充分融入當地社會治理,實現“信用-信息-信貸”的相互轉化、相互促進。
三是農戶綜合資產價值化。實踐以來,“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測算要素更加豐滿、評估更加科學,農戶所擁有的有形與無形資產得到充分盤活,融資渠道進一步打開,有效解決了擔保難、抵押難問題,解除了農民生產致富資金方面的后顧之憂。以溫嶺農商銀行為例,已通過該模式發(fā)放貸款23.41億元,惠澤農戶1.81萬戶。
可見,“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的推廣,在幫助農民有效管理家庭資產、提升農戶家庭資產金融價值、盤活農村“沉睡”資產的同時,也有助于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現“人人可貸”“銀行愿貸”,保障充足資金注入“三農”領域,推動共同富裕在浙江落地。
從前期推進情況來看,“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還存在著三個“不夠到位”的問題。
一是政策宣講不夠到位,目前該模式主要靠金融監(jiān)管部門與銀行進行宣傳,覆蓋面較為有限,還需要政府部門在人力資源、社會公信力方面加以協(xié)助。
二是信息應用不夠到位,農戶信息獲取以銀行人工排摸為主,與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尚未打破,因此科學精準掌握農戶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較難,部分有實際需求的客戶難以對接。
三是多方融入不夠到位,“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下,農戶僅憑信用即可融資,金融機構承擔風險較大,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多方融入,加以政策引導,并建立風險共擔機制,以便更好地推廣該模式。
“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益嘗試,金融機構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政府部門應加強引導與宣傳,提升覆蓋面。
一是政銀保協(xié)作力破信息壁壘。各級政府、公安、自然資源與規(guī)劃等部門應加大戶籍、農房、村級股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信息共享力度,推動“三農”數據信息共享,提升農戶信息獲取的便捷性、準確性,便于銀行業(yè)金融機構更為全面精準地采集和評估農戶家庭資產信息,提升農戶可貸額度。
二是多方聯(lián)動共繪普惠地圖。將“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作為金融支持農業(yè)“雙強”建設的重要舉措,對該融資模式下農戶進行適當貼息,或建立貸款損失保障、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和引導銀行機構進一步降低農戶融資成本。同時,加大官方宣傳力度并積極引導,加速普惠金融推廣。
三是政策傾斜助力農民創(chuàng)富。依托數字金融平臺,賦能“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增量擴面,并加大對該模式的政策傾斜,鼓勵金融機構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降低農戶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助力農民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收。(陳曦)
(作者系溫嶺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