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夜幕降臨,位于拔劍泉邊的徐州市銅山區(qū)漢王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燈火通明,理論宣教室從開始的喧嘩慢慢安靜下來,原來電影《奔跑的少年》即將放映;二樓讀書吧內,大人孩子在靜坐品讀,聚精會神;舞蹈房內,有人起舞,有人輕唱,樂聲悠悠……
“白天上班太忙,沒有時間陪孩子去圖書館,現在吃了晚飯還能陪孩子來文明實踐所看看書,真的很方便。”漢王村村民劉婷說。
漢王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門前的紫山文化廣場上則是另一番熱鬧,美食、非遺文化節(jié)正在舉行,鎮(zhèn)嫦娥藝術團的成員們正在演出,臺上臺下歡呼雀躍,熱鬧非凡。藝術團團長趙長惠說:“大家都是文藝愛好者,也是志愿者,正好趁晚上人多為大家義務演出,大伙開心了我們也開心?!?/p>
漢王鎮(zhèn)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夜模式”是銅山區(qū)今夏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早在7月初,銅山區(qū)就結合實際,根據群眾夜間文化生活需求制定了開展“夜享文明 賦彩銅山”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計劃方案,要求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理論宣講+文藝演出+志愿服務”的形式開展“夜模式”文明實踐活動,將黨的理論政策、移風易俗、非遺文化、知識科普等方面內容送到群眾身邊;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納涼晚會、圖書夜市、文藝演出、電影放映、棋牌活動、全民健身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銅山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精彩亮相: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區(qū)文體廣旅局聯合舉辦“非遺之夜”宣傳活動,剪紙、面塑、馓子、石刻等20多項非遺項目現場集中展示,20多位非遺新生代傳承人與游人現場互動,充分彰顯了銅山非遺的特色魅力和歷史文化底蘊;大彭鎮(zhèn)開展夜市“公益地攤”活動,志愿者以擺地攤形式,把報紙、雜志、書籍等帶到攤位上,供來往群眾閱讀,同時,“公益地攤”還現場發(fā)放應急救援、文明禮儀、垃圾分類、反電詐等宣傳材料,讓群眾出門遛彎就能學習相關知識;茅村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舉辦納涼文藝晚會,民樂、民族舞蹈、朗誦成為主打節(jié)目,特別是將剪紙非遺與現代走秀相融合的形式,讓觀眾耳目一新;棠張鎮(zhèn)躍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村民參加飯后健步走、廣場舞培訓等活動,“既鍛煉了身體又享受了鄉(xiāng)村之夜的美景,還融洽了大家的感情,這項活動真不孬!”村民李開民開心地說。
“7月份以來,銅山全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共開展夜間文明實踐活動40余場,文明實踐站開展夜間文明實踐活動200余場,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把文明送到群眾身邊,使文明實踐‘活起來’‘動起來’,有了更深厚的群眾基礎!”銅山區(qū)文明辦副主任鐘永莉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