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城“最快地鐵”30分鐘內抵武漢站
來源:武漢晚報
6月23日,武漢地鐵19號線全線隧道貫通。圖為施工人員在隧道內進行內部結構施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李永剛 攝
武漢晚報訊(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曾斯 袁永華)武漢新城,交通優(yōu)先。6月23日10時許,武漢地鐵19號線武漢站西廣場站—風井區(qū)間左線盾構機在地下隧道破壁而出,精準進入預設接收托架,標志著連通武漢新城多個組團的19號線全線隧道貫通,距離今年底線路開通目標跨出一大步,助力構筑高效暢達的綜合交通體系。
19號線工程起于武漢站西廣場站,線路沿武東路、花城大道、花山大道、光谷五路走行,止于新月溪公園站,全長約23.3公里。共設7座地下車站,分別是武漢站西廣場站、武東站、鼓架山站、花山新城站、花山河站、光谷五路站、新月溪公園站。全線共設2座換乘站,在光谷五路站與11號線換乘,在新月溪公園站預留了與遠期13號線換乘的條件。
作為一條貫穿武漢新城光谷中心的縱向軸線,19號線將實現(xiàn)武漢新城組團與武漢火車站快速互聯(lián),加快武漢新城快速復合交通走廊建立,以人為中心,優(yōu)化交通出行。
今年2月公布的《武漢新城規(guī)劃》顯示,武漢新城規(guī)劃建設八大片區(qū),而19號線正好連接了其中的光谷片區(qū)和花山片區(qū)。通過19號線的串聯(lián),一幅產城人融合、職住平衡的美好圖景展現(xiàn)在眼前。
刷新武漢地鐵盾構下穿湖泊最長距離紀錄
上午10時許,記者看到,位于地下30米深的風井,盾構機刀盤已破土而出,施工人員正在清理隧道洞口。
“武漢站西廣場站—武東站區(qū)間,長4.7公里,為19號線最長盾構區(qū)間。其中武漢站西廣場站—風井區(qū)間長約1835米,今年1月16日始發(fā)?!蔽錆h地鐵股份公司業(yè)主代表曾松介紹,作為19號線最后一個盾構區(qū)間,歷時5個月,沿線上穿大東湖深隧,下穿東湖、鐵路、密集建筑群、三環(huán)線、220千伏高壓電纜通道。
武漢地鐵股份公司一級項目經理江帆表示,全線針對盾構機近距離側穿和下穿多棟建構筑物、管線、橋梁、鐵路、湖泊,運用多項創(chuàng)新舉措,保證盾構機安全通過和建筑物安全。
穿越1.3公里的嚴西湖,刷新了武漢地鐵盾構下穿湖泊最長距離紀錄。地鐵建設者對盾構機進行針對性設計,增強破巖能力,專攻上軟下硬地層;增加刀具耐磨性,減少湖底換刀風險,確保盾構機以最佳狀態(tài)順利下穿嚴西湖。
光谷核心居民30分鐘內直達武漢火車站
19號線是軌道交通線網(wǎng)的一條市域快線,采用市域A型車,初、近、遠期均為6輛編組,設計時速為120公里,并預備后期列車提速至140公里/小時,也是目前武漢“跑得最快”的地鐵。
江帆介紹,為了滿足列車高速運行,站與站之間的距離設計較長。同時,為了滿足列車高速轉彎,必須設計更寬的隧道空間以此增加轉彎半徑。因此19號線隧道直徑達7.2米,比常規(guī)隧道6.2米的直徑要大,這在武漢地鐵建設尚屬首次。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建成5號線二期、19號線。江帆介紹,目前,19號線3000余名建設者“擰成一股繩”,全力確保兌現(xiàn)對市民的承諾。
19號線是首條從武漢新城光谷核心直達武漢火車站的快速軌道交通線路,設計時速高,運行時間短,建成后將極大便利武漢新城光谷片居民前往武漢火車站的交通出行。目前,光谷的市民前往武漢火車站約需80分鐘,19號線通車后將縮短至30分鐘以內,綠色出行不用擔心堵車問題。
19號線建成后,除了直接服務武漢新城花山新城、東湖高新光谷中心城等片區(qū)外,還可以更好地服務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武東片區(qū)、鼓架山地區(qū),強化與武漢火車站、天河樞紐、武黃城際鐵路等對外交通樞紐銜接。
軌道交通骨架構建多層次公交體系,讓新青年安居樂業(yè)
武漢新城規(guī)劃提出,交通是城市建設的先行官,武漢新城將實施一批交通項目建設,構筑高效暢達的綜合交通體系。
其中,打造四向通達的高速鐵路系統(tǒng),以武漢新城高鐵站為核心構建高能級對外交通樞紐,實現(xiàn)武漢新城高鐵出行四通八達;構建區(qū)域高速軌道系統(tǒng),新建兩條時速140—160公里的高速軌道,形成“魚”形骨架網(wǎng)絡。新建武岡市域(郊)鐵路,與武漢軌道交通13號線形成高速軌道線路一;通過武黃城際鐵路市域化改造,并結合武漢軌道交通10號線和19號線形成高速軌道線路二。
同時,形成功能完備的道路交通網(wǎng)絡,規(guī)劃“七橫七縱”骨架路網(wǎng)系統(tǒng)。
未來,依托高速軌道、高速公路網(wǎng)絡,組成復合交通走廊,實現(xiàn)武漢新城45分鐘直達武漢天河機場,30分鐘直達鄂州花湖機場。
武漢新城將構建多層次一體化公共交通體系,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架、中運量公交為輔助、常規(guī)公交為基礎、水上公交為特色的公共交通體系。至2035年,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例不低于40%。
據(jù)了解,光谷35歲以下的青年人群約占全區(qū)總人口的70%,保租房、人才公寓、青年社區(qū)亦布局在武漢新城組團中,軌道交通將為這些新青年、新市民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居住、生活提供最低的出行成本,讓他們更安心地扎根新城,留在武漢安居樂業(yè)。
(圖片及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電話:027-85721622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