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來源:光谷融媒體中心】
2020 年,北京 15 歲中學生馬正一在玩一款科普APP時,在上千萬幅銀河系外的快速射電暴觀測數據圖中,偶然發(fā)現了一例特殊的天文信號,因此在國際權威天文學術雜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合作發(fā)表論文。
這款APP名為《燈塔計劃》,由光谷企業(yè)——貝葉斯數據技術(武漢)有限公司開發(fā)。前不久,這款應用還入選了2022年度中國游戲十強“優(yōu)秀社會價值游戲”提名獎。
貝葉斯數據技術(武漢)公司創(chuàng)始人鄧熙浩公司創(chuàng)始人鄧熙浩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80后”,武漢人,他的導師曾師從2017年諾貝獎得主——基普·S·索恩。索恩還曾擔任電影《星際穿越》科學顧問?!袄碚撐锢砀碚摶瘜W、生物學一樣,是基礎科學,沒有直接的工業(yè)化價值,它的價值可能要到100年以后才能顯現。但它跟藝術很像,可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實現人的精神需求?!睆男釔劭茖W,鄧熙浩希望,通過市場化、產業(yè)化,將科學推廣給大眾,改變人們的精神生活。在學習研究過程中,他感受到,可以把科學變成一種文化產品,從而實現更大的社會公益價值。回到光谷創(chuàng)業(yè)后,他與合伙人一起,開發(fā)了《燈塔計劃》。這是一款以宇宙燈塔——脈沖星的科學發(fā)展史為主線,集科普、科研、娛樂于一體,用游戲闖關的方式,讓用戶體驗脈沖星科學發(fā)展史,又能參與真實脈沖星相關的天文觀測與探索。
《燈塔計劃》應用界面目前,公司已與國家天文臺、北京大學、印度天文臺等多個科研機構建立合作,將這些天文臺數據植入產品,以游戲的形式讓用戶親身參與前沿科學研究,了解天文宇宙,并利用自身的計算資源參與前沿探索。中學生馬正一查看的數據,就是來自北京大學射電天文團隊的快速射電暴科研課題組。他們通過新疆天文臺26米射電天文望遠鏡,搜集了上千萬幅來自銀河系外的快速射電暴觀測數據圖。
脈沖星示意圖為了讓這款科學互動應用更具“可玩性”,3年里,他玩了300多款大大小小的游戲,現在看到一款游戲只需上手玩幾分鐘,就能知道這款游戲怎么通關或者它靠什么算法機制運行?!按蟊妳⑴c前沿科學,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遙不可及,我們將這些真實的觀測數據圖導入其中,又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化機制引導公眾參與其中,與科學家一起進行科學探索?!编囄鹾普f。他表示,下一步將把物理、化學、生物等更多基礎科學知識做成科普產品,輸出給游戲、影視等場景中,把真實的科學體驗帶給更多人。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