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升初語文歷年的真題來看,古詩詞占有一定的分值,所以考生一定要重視古詩詞的復習。
為此精品學習網(wǎng)小升初頻道為大家提供2015年小升初必考古詩詞練習題供大家復習時使用! 《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道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作者: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
擅長五言絕句。 2、直譯: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已經天亮了,清晨起來聽到處處都有鳥在叫。
回想深夜一陣風聲和雨聲,不知道多少獻花被吹落了。 3、相關考題。
(1) 辨音。 不覺(絕)曉 睡覺(叫) 處處(觸) 處(楚)理 (2) 詩中描寫了( )季的美好景象。
詩人不是從所見去抒 *** 感,而是從所(聞)去聯(lián)想,讓人好像( )鳥叫,好像(看到)花落。 (3) 請你再寫出兩句描寫春天的詩。
《詠柳》 《涼州詞》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1、作者:王翰,字子羽。主要寫邊塞詩,以這首最為著名。
2、直譯:精美的酒杯中斟滿了葡萄美酒,將士們正在準備舉杯暢飲,琵琶聲從遠處傳來,催促他們上馬出發(fā),將士們喝醉了躺在戰(zhàn)場上,您可別見笑,自古打仗有幾個人可以從戰(zhàn)場上平安回來?。?3、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戰(zhàn)士們在出征前宴會上暢飲的場面,表達了餓將士們的豪情壯志。 4、相關考題: (1)“欲飲琵琶”中的“欲”意思是(將要)“夜光杯”是指(用晶瑩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
(2)對錯 1)王翰和王之渙都是唐代詩人,他們寫的《涼州詞》都是邊塞詩(V) 2)最后一句是反問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V) 3)這首詩描寫了戰(zhàn)士們出征后的場面。
(X) 三十八、《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作者:王昌齡 字少伯。擅長寫邊塞詩。
2、直譯:明月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關塞還是秦漢時的關塞,自秦漢以來,無數(shù)的將士戰(zhàn)死沙場未能回還。只要像漢朝李廣那樣的將軍鎮(zhèn)守邊關,就可以抵擋入侵的敵人,不叫他們越過陰山半步。
3、《出塞》為舊樂府題。內容大都市寫戰(zhàn)爭的。
王昌齡這首詩有感于邊防戰(zhàn)火不斷,守邊戰(zhàn)士長期服役不能回家與人團聚,因而希望朝廷能選派良將殺敵,使人民過上和平的生活。 4、相關考題。
(1) 辨音。 萬里長征人未還(環(huán)) 還(孩)來就菊花 但是龍城飛將(犟)在 將(讀一聲)軍 不教(四聲)胡馬度陰山 教(一聲)課 (2) 龍城飛將指的是(李廣),他是(漢)代名將,被世人成為(飛將軍) (3) “陰山”指今天的(內蒙古)境內,古代中國的邊疆要塞。
(4) 這首詩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是千古名句,前半句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方法。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直譯:一個陰雨綿綿的秋夜里,遠迎好友來到吳地,天亮的時候送別好友,連那楚山也顯得冷清孤獨。
你回到洛陽后,若親朋好友問起我的情況,你就說我心里依然坦蕩高潔,好像一片冰放在晶瑩的玉壺里。 2、相關考題。
(1) 本詩的作者是唐代的“七絕圣手”(王昌齡),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 (2)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請寫出三首(詩的題目即可) (3) 王昌齡送的人是(辛漸) 《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直譯:山中空寂清幽,只聽見人聲,看不見人影。
夕陽斜射進茂密的樹林,灑落在青苔上。 2、這首詩送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空山深林中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多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相關考題。 (1)《鹿柴》中的“柴”應讀(寨) (2)這首詩描繪的是(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
(3)詩的三四句由聲響轉到夕陽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幽靜) (4)詩人王維是個才子,蘇軾曾經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小學時間一大把,不能任由孩子揮霍,語文學好將受用終身。日常生活中語文是最實用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主持、演講等,都依賴語文能力。
一、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小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是邁向科學高峰的階梯。漢語拼音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漢語拼音是學好普通話最好的工具。由于漢語拼音在人際交往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因此,小學語文必須重視拼音教學,充分發(fā)揮漢語拼音的作用,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23個聲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y、w注意:①平舌音:以z c s為聲母的音節(jié)翹舌音:以zh ch sh r為聲母的音節(jié)② zh ch sh r和z c s的位置,這個地方很容易出錯。③ 分清b和d、p和q。④ 特別注意f、t、j三個字母小彎的方向,別拐錯彎。24個韻母單韻母(6個)a、o、e、i、u、單韻母都只有一個字母復韻母(9個)ai、ei、ui、ao、ou、iu、ie、e、er復韻母由兩個字母構成前鼻韻母(5個)an、en、in、un、n后鼻韻母(4個)ang、eng、ing、ong注意:(1)分清ei和ie、ui和iu、e和n.(2)特別注意ou和er,很容易出錯。(3)介母:i u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注意:(1)整體認讀音節(jié)不能拼讀,要直接讀出。(2)分解開需注意:yu(y) yue(ye)yuɑn(yɑn) yun(yn)音節(jié)的拼讀1.能直接成音節(jié)的(零聲母音節(jié))有:a、ai、ao、an、ange、en、o、ou、er2. 二拼音節(jié):聲母 韻母。3.三拼音節(jié):聲母 介母 韻母。①u-o(除bo、po、mo、fo、wo外,其余聲母與o拼都要加介音u)。拼音的標調規(guī)則有ɑ先找ɑ,沒ɑ再找o、 e,i、u并列標在后。1.按照六個單韻母(ɑ o e i u )的先后順序,有ɑ聲調就標在ɑ頭上,沒ɑ就標在o或者e的頭上,以此類推。2.特別注意:i和u都有,哪個在后面就標在哪個頭上。易錯點1、易寫錯的字母:① 聲母:b-d, p-q, t-f 三組字母易混淆寫錯。② f的一、筆寫反,t 的一、筆寫反,j的一、筆寫反,成了右彎,s寫反。③ ai-uiei-ie ui-iu ou-iu ie-ue un-n幾組韻母的字形要分清。④ 整體認讀音節(jié):yu ye yue yuan yun 中的去掉兩點的要寫成u,不要寫成原來的。2、易錯的知識點:① 整體認讀音節(jié)只有 16 個,不要把 yan, you, wo, ya, er 等誤認為整體認讀音節(jié)。② 聲調易錯的地方:第二聲與第三聲容易混淆,特別是在音節(jié)詞中第三聲會標成第二聲。③ 復韻母及音節(jié)中的聲調容易標錯位置,要牢記標調規(guī)則:有a不放過;沒a找o,e;i, u并列標在后。④ j, q, x 只和相拼,不與 u 相拼,j, q, x 和在一起時,上兩點要去掉,如ju, qu, xu, jue, que, xue, juan, quan, xuan中的都是去掉兩點的,不是 u 。在這些音節(jié)中要寫成u,分開時要記住寫成。⑤ 同樣記住, yu, yue, yun,yuan 中的u 其實是去掉兩點的,不要加上兩點還寫成u。⑥ 音節(jié)拼寫要注意:聲調不要忘記標,有的輕聲音節(jié)不要標調。三拼音節(jié)中的介母不要忘記寫,如jia, qia, xia, jian, qian, xian, jiang,qiang, xiang ,jiong, qiong, xiong 等三拼音節(jié)中的i 不要漏寫。兩拼音不要寫錯:有復韻母iu 的音節(jié)中的iu 不要寫成iou,正確的音節(jié)是:miu, diu, tiu, niu, liu, jiu, xiu, qiu。牢記:you 不要寫成 yiu或yiou。⑦ 音節(jié)讀音容易錯的地方:有聲母n, l 的音節(jié)要分清鼻音和邊音,很容易把鼻音n 讀成邊音l。平舌音和翹舌音容易混淆讀錯。前鼻音和后鼻音容易混淆讀錯,特別是后鼻音容易讀成前鼻音,如朋友的朋,蜻蜓的蜻,等等。⑧音節(jié)容易錯的還有:抄寫音節(jié)或選擇音節(jié)填空時容易抄錯或漏掉聲調、字母等,這樣的錯誤其實是可以避免的。趣味識記歌小碰到j q x ,擦掉眼淚笑嘻嘻。小碰到y(tǒng) ,擦掉眼淚笑嘻嘻。(ju qu xu yu )標調歌:有a 給a 戴,沒a 找o e ,i 和 u 在一起,誰在后面給誰戴。漢語拼音口訣大全一、單韻母: (6個) 單韻母很重要,發(fā)音口形要擺好嘴巴張大ɑɑɑ,嘴巴圓圓o o o ;嘴巴扁扁 e e e ,牙齒對齊 i i i ;嘴巴突出 u u u ,嘴吹口哨 。二、聲母: (23個) 讀聲母要留心,堵住氣兒再發(fā)音。像個6字 b b b ,臉盆潑水 p p p ;兩個門洞 m m m ,一根拐棍 f f f ;左下半圓 d d d ,雨傘把子 t t t;一個門洞 n n n ,一根小棍 l l l 。
二、偏旁部首
三、閱讀理解
深入閱讀,帶領學生理解課文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注重方式方法。正確的閱讀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學生不易理解的抽象詞句進行轉化,變成學生易于接受的表達方式。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強對生字、詞的解讀釋意,并和學生進行互動式討論,幫助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了解,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主動發(fā)問,大膽質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三、培養(yǎng)閱讀習慣,加強課外閱讀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習慣及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及實際情況,推薦不同類型的課外書籍,讓學生對各個方面的知識有所涉獵。同時鼓勵學生的閱讀行為,幫助其促成閱讀習慣,使學生對社會和生活產生新的認知,從而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書籍眾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書籍都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閱讀,教師要合理進行選擇。國家教育部推薦了許多適合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的課外圖書,且根據(jù)小學不同的階段,推薦的種類也存在很大的區(qū)別,比如1~2年級學生閱讀書籍中,童話居多,且故事大多比較短小,理解起來比較簡單,比如《舒克和貝塔歷險記》《三毛流浪記》《安徒生童話》等,4~6年級階段,內容更加豐富,含義也相對比較深刻,比如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法布爾的《昆蟲記》等,教師要能夠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合理選擇。
四、古詩詞
古詩詞問題教學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嘗試問題教學,以問題串聯(lián)課堂,引導學生學習及思考的思維,使其在問題的引領下,利用學習活動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而各個問題的設計應該擁有一定的銜接性,并保障問題的難度和學生水平相適宜,避免增加教學難度。比如,在《望洞庭》一詩中,作者對洞庭湖的美景進行了巧妙描寫,運用的修辭手法非常值得學生學習。
為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核心素養(yǎng)得以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類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針對這首詩,教師便可以設計“古詩詞中有哪些生字?生字詞的含義是什么?”“兩相和、鏡未磨是什么意思?描繪了什么景色?”“白銀盤、青螺指什么?”“你能翻譯本詩嗎?通過詩詞閱讀,你體會到作者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呢?”等問題,以難度遞增式的問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指導其探索學習的活動,讓古詩詞教學的效果得到保障,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學會使用工具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學生來說,工具書就是幫助學習的“利器”。
俗話說,字典是不會說話的老師,確實如此。凡是一個未知的字詞、文字、成語典故、人名、地名等等,都可以通過字典、詞典來解決。正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讓小學生學會如何查《新華字典》,在此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法。 方法一,音序查字法。這種方法適用于知道字的讀音,不知道字的寫法和意思使用的方法。音序查字法的步驟:①認清所查字的音節(jié)②在漢語拼音音節(jié)搜索引表中找出所查字的音節(jié)的第一個字母,③在這個字母下找到這個字的音節(jié),并且找到它所標識的頁標④根據(jù)所標識的頁碼在字典中的正文部分查找所要找的那個字。 舉例:國,首先要知道這個字的音節(jié),guo,然后在漢語拼音中找這個字的音節(jié)的第一個字母G,然后在G中找到guo,再根據(jù)所標識的頁碼去字典中查找這個字。方法二,部首查字法,這種查字方法適用于知道字的字形,但是不知道字的讀音,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部首來查閱字典。部首查字法的步驟①確定所查字的部首,數(shù)清部首的筆畫②在部首目錄中查找出這個部首在檢字表中的頁碼③翻到檢字表中這一部分,在數(shù)清這個字除部首外還有幾畫,按照筆畫找到這個字④按檢字表標明的頁碼在正文中查找到這個字 舉例:“芃”,首先“芃”字的部首是“艸”,然后翻到《新華字典》第15頁的部分目錄表,在三畫的部首里找到“艸”,看到后面的頁數(shù)為33,在翻到檢字表33頁中“艸”部,再數(shù)“芃”字除去部首后的“凡”的筆畫為3畫,在3畫里可以找到這個“芃”字和它正文中的頁碼378,于是就找到這個字。在部首查字法中,有三點地方值得我們去注意,①部首一般在字的上、下、左、右、外部位,少數(shù)在中座和左上角,如“豐”字,就可以查“l(fā)”;“疑”字,就可以查 “匕”。②當以上幾種部位都無法確定部首時,按起筆在“一、丨、丿、乙”五個單位部首內查,如“世”字,就可以查“一”部。③部首和偏旁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一個字有幾個部首,可以做這樣的處理,a.上下都有部首的,取上不取下,如“含”字取“人”部不取“口”。b.左右都有部首的,取左不取右,去“相”字取“木”部,不取“目”部。c.內外都有部首的,取外不取內,如“圍”,取“口”部,不取“韋”部。d.上座左下角都有部首的,取中座不取左上角,如“坐”,取“土”部不取“人”部。 方法三,數(shù)筆畫查字法。這種方法適用于,知道一個漢字的字形,不知道它的字義和字音,而又難以確定他的不守時,就可以通過數(shù)筆畫來查閱字典。數(shù)筆畫查字法步驟①準確的數(shù)出要查字的全部筆畫。②在難檢字筆畫索引中找到相應的筆畫欄,然后逐一查找,就可以找到要查的字和它所在的頁碼。③根據(jù)頁碼,在正文中找到要查的字。舉例:查“凹凸”的“凸”,先數(shù)“凸”的吃土了是五畫,然后在《新華字典》的113頁難檢字筆畫索引表中找到五畫欄,可以找到“凸”字在正文的頁碼是497頁。最后翻到正文502頁,就可以找到“凸”字。三、如何教小學生使用《成語詞典》使用《成語詞典》和《新華字典》在查找方面的方法都是大小異同的,音序查字法也同樣適用于《成語詞典》。 步驟:①選擇這個成語的第一個字②在成語詞典中的音序表中,按照音序查字法找到第一個字③翻到這個字所對應的頁數(shù),就可以找到相應的成語。通過以上幾個方法的介紹,我希望學生在使用工具時要勤快點,不要因為懶于使用字典而放棄使用字典。這些方法都需要熟能生巧,使用的次數(shù)多了,工具書使用起來也便如魚得水了,經常翻閱字典或詞典,都可以擴充學生們的詞匯量。四、使用工具書的注意事項1.了解工具書的功能和各自的特點。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自己所需用的工具書;2.如果要查字、音、形,我們可以使用《新華字典》;3.如果要查詞語、成語,我們可以用《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或《成語小詞典》;4.熟練的掌握各種工具書的查閱方法,這樣使用起來才會方便、準確。
六、預習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搜集和課文內容、作者、文章涉及的事物相關的資料,通過查閱圖書有條件的進行上網(wǎng)查找;2、初讀課文,預習生字,在讀書中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通過工具書進行自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預習詞語,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可以聯(lián)系文章內容進行理解,也可以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進行理解,還以查詞典,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選擇;4、預習段落,看整篇文章共有多少個自然段,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分邏輯段,進行概括段意;5、再次閱讀整篇文章,思考文章講了什么內容,用一兩句話概括,最多不超過五句,訓練后逐步讓學生概括表達;6、提問題,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提問題,盡量鼓勵學生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依據(jù)語文的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字、詞、句、段、篇的訓練。
1. 工具式預習。工具式預習是以字典、詞典為工具的注重語文基礎知識掌握的預習,這一類預習常用于生字、新詞的學習。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對文中涉及的文史典故還要嘗試著去查閱有關書籍,查閱作者寫作的背景以及相關的知識。搜集有關課文的資料,拓展自己的視野,對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查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2. 讀書式預習。讀書是學生終身學習所必備的技能,而課前預習時,讀書必須做到:正確(字音讀正確)、順暢(語句讀順暢,不加字,不漏字)。在教學中,我經常發(fā)現(xiàn),一篇課文學完了,有的孩子讀起書來仍然是結結巴巴,錯誤一大堆?!白x”的功夫如此,又怎能讓“其義自現(xiàn)”呢?因此古人所提倡的“書讀百遍”在課前預習過程中尤為重要,不容忽視。3. 質疑式預習。質疑式預習中的“疑”可以從教材中的課后習題中尋找。這些學習欄目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往往體現(xiàn)了文章的思路和重難點,教師先教給學生找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掌握預習方法,并轉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質疑要少而精,集中目標,突出最重要問題。不會提問的學生就是不會學習的學生?!鞍l(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宋页9膭顚W生再次回到課文中,通過默讀,思考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如課文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后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同學們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后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畫出來。鼓勵圈畫批注。“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指導學生在預習時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作標記。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畫、圈、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會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4. 歸類式預習。歸類式預習是指對于同一體裁、篇章結構相似、寫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師可先以一篇作為范例指導如何預習,然后再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自主預習其他文章。歸類式預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從課題、開頭和結尾、重點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詞等方面進行歸類,再設疑解答,既提高了語文學習的效率,又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鍛煉。鼓勵摘抄詞句。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白爝^三遍,不如手過一遍”,動手摘錄,眼、手、腦并用,效果比讀更好。學生的讀書筆記也在使用中對學生更有價值,不枯燥了。5. 檢測式預習。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根據(jù)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要帶著問題去認真地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課后的思考題往往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fā)性,預習完課文試著做一做,可檢查預習的效果。但不要去抄參考書,因為畢竟自己通過動腦筋得來的答案是勞動收獲,可以很好地鍛煉自己的思維。6. 開放式預習。開放式預習是指讓學生不局限于課本、工具書,提倡到大課堂中去尋訪、解疑。圖書館、展覽館、電影、電視、報刊雜志、網(wǎng)絡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常見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等都可作為預習的材料使用。學生在預習中,培養(yǎng)了自身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預習,是指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學習內容,看看自己在無老師課堂講解指導的情況下,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課前預習對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培養(yǎng)自學和合作能力,張揚學生個性,表現(xiàn)自我等方面都起了獨到的作用。小學語文預習方法二一、邊讀邊畫(五畫讀書預習)一畫段,二畫圈, 三畫會寫字,四畫疑難處, 五畫好詞句。其含義是:“一畫段”即讓學生預習一篇課文前,先讓學生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數(shù)字標出序號。這個小序號的標畫看似簡單,其實在小學生標畫的過程中,對文章就有了一種感性認識,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許多個自然段構成,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便于操作?!岸嬋Α奔磳W生在完成“一畫段”后,對照課后生字表中需要“學會”的生字,在課文中用“O”畫出,這樣用“O”一畫就使學生明確了哪是要求“會認”的。“三畫會寫字”就是畫完要求“會認”的生字后,再對照課后要求“會寫”的生字,用“——”在課文中畫出,以區(qū)別要求“會認”的字。“四畫疑難處”,就是指學生在完成上面畫法之后,再讀課文的過程中,對不明白的地方用“?”再其右邊畫出。讀完課文后對疑難問題或查字典,或問同學、老師,或交流討論解決?!皩W源于思,思源于疑”,學方有所得。長此以往,真正養(yǎng)成了“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拔瀹嫼迷~句”就是指學生再讀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幫助自己正確、快速的理解課文等。老師就要求教給學生用波浪線“~~”畫出。這為培養(yǎng)學生“自能讀書”奠定了堅實的一步!二、邊讀邊寫(做批注)學習語文主要是品讀。品讀在預習中是最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品讀含義深刻的,優(yōu)美的句子或段落,從中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贊揚了什么,批評了什么?向我們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把自己欣賞的字、詞、句,哪怕是一個標點的使用好處,都可以用簡潔的文字批注在書的空白處。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句、標點來表達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綜合起來,想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這樣不僅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長期堅持下去,探索能力會逐步提高。4小學語文預習方法三(一)默讀1、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回答:課文告訴我什么?(譬如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介紹了一個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等等。)2、用橫線劃出生字、詞和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詞語多讀一次。3、用波浪線劃出不理解的句子、你喜歡的句子或者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4、圈出后鼻音和翹舌音,默記。(能干的可以找出多音字,近反義詞等)(二)查問1、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讀準生字字音,口頭組詞。2、數(shù)筆畫、說偏旁、結構,書空或者抄寫一遍。3、用各種辦法記住生字字形。(象形、會意、形聲,加偏旁、減偏旁、換偏旁,做動作,猜迷語,奇思妙想)4、理解要掌握詞語,口頭說說詞語的意思。(聯(lián)系上下文、查工具書)5、選一些詞語口頭造句。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
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我能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漁人甚異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足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尋病終 ⑥后遂無問津者 2.我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 研讀第二段,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描寫的? 我的研讀: 4.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漁人說了些什么?為什么皆嘆惋? 我的聯(lián)想: 5. 下面兩題難度各異,分值不同,請任選一題作答。(兩題都答,只按第①題計分) ①本文的語言簡潔而含蘊豐富,試舉一例進行說明。
我的鑒賞: ②作者陶淵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樣的一種社會理想?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否得以實現(xiàn)?試作評價。 我的探究: (八)1.①對……感到詫異;②田間小路;③值得;④從前的,舊的;⑤不久;⑥渡口。
2. ①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②(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用說魏、晉了。
3. 一是活動(往來種作),二是穿戴(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狀態(tài)(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4. 漁人說的是秦末以來的歷史。
桃源中人嘆惋的是: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過著痛苦生活而嘆惋。5. ①如在敘述漁人與村人相互問話時的語言就是一個證明,作者不正面敘述,而用“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來概括。
但簡潔中還有豐富,一切問話的內容盡在其中,又見其豐富。②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自給自足,和平恬靜的社會。
作者這一社會理想,在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二、《桃花源記》 陶淵明 1、后人根據(jù)《桃花源記》的故事凝縮成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是什么?他的含義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第一自然帶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寫有什么用? 答:這段景物描寫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漁人進入桃源渲染了氣氛,也為桃源美好作了鋪墊。 3、第三段文字哪兩方面內容? 答:(1)村人“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的好客風尚。
(2)寫村人自敘秦時避亂來此經過。 4、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戰(zhàn)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5、為什么桃源中人囑咐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這個“絕境”,避免戰(zhàn)亂,不愿讓外人知道。 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復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戰(zhàn)亂,這里民風淳樸,不受壓廹,自由快樂。
7、漁人離桃花源,“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來尋找桃花源的人“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個虛構的社會,現(xiàn)實是不存在的。
8、劉子驥與陶淵明是同時代的人,最后寫劉子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覺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給桃源增添了奇異的色彩。 9、你認為桃源人為什么“嘆惋”? 答:外界變化大;戰(zhàn)亂頻繁;*;人民生活痛苦;與世隔絕時間長;聽見漁人所說的話。
10、作者為什么在這篇文章中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黑暗社會的否定、批判。 11、作者為什么在這篇文章中虛構了一個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的美好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黑暗社會的否定、批判。
12、作者虛構的這個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也反映了:作者主張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3、《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富有浪漫色彩的敘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農經濟下的田園生活,在藝術構思上最為明顯的是一個“奇”字,試舉出三處“奇”。
答:(1)環(huán)境奇美。(2)與世隔絕多年。
(3)待漁人如此熱情。
第一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互。
狐曰:“子(你)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1.解釋下列字含義 (1)虎以為然 然:__對,正確__ (2)獸見之皆走 走:_逃跑___ 2.百獸為什么‘見之皆走’? __因為看到狐貍后面的老虎,它們怕的實際上是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__狐假虎威告訴我們不能看表面現(xiàn)象,看表面現(xiàn)象容易被迷惑_______ 第二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梨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竟走取之,唯戎不動。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子多,此必苦梨” 取之信然 1. 請給故事擬一個標題:_王戎析梨___ 2.解釋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嘗與諸小兒游 :嘗 _曾經,有一次___ (2)諸小兒竟走取之走: _跑去__ (3)唯戎不動:唯___只有 3.看了短文,你覺得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試著結合原文分析 _____善于分析事物的聰明孩子_____第三篇原文:東安①一士人善畫,作鼠一軸②,獻之邑令③。令初不知愛,漫④懸于壁。
旦⑤而過之,軸必墜地⑥,屢懸屢墜。令怪之⑦,黎明物色⑧,軸在地而貓蹲其旁。
逮⑨舉軸,貓則踉蹌⑩逐之。以試群貓,莫不然⑾著,于是始知其畫為⑿逼真。
翻譯: ① 東安:縣名,現(xiàn)在湖南省衡陽一帶。 善,精通,擅長。
② 一軸:畫用軸裝,一軸就是一幅的意思。 軸:畫卷 ③ 邑令:縣令。
④ 漫:漫不經心,隨便。 ⑤ 旦:早晨。
⑥ 必墜地:總是落在地上。 ⑦ 怪之:對這種情況感到奇怪。
怪,認為??????奇怪,感覺奇怪,此處形容詞做動詞,意動用法。 ⑧ 物色:察看;觀察 ⑨ 逮:等到,及。
⑩ 踉鏘:形容貓?zhí)S捕捉的樣子。 ⑾ 然:這樣。
⑿ 為:是。譯文:東安有一個讀書人擅長做畫,作了一幅題材為老鼠的畫,獻給縣令。
縣令開始不知道愛惜它,很隨意地把這幅畫掛在墻壁上。每天早晨走過掛畫的地方,那幅鼠畫總是落在地上,多次掛上去多次落下地。
縣令對這種情況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時候縣令起來察看,發(fā)現(xiàn)畫落在地上,而有一只貓蹲在畫的旁邊。
等到縣令把畫拿起來,貓就跟著跳起來追趕那幅鼠畫。縣令就用這幅畫來試其他的貓,結果沒有一只不是這樣的。
到這時候,才知道這幅鼠畫是畫得很逼真的,值得愛惜。 第四篇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
天命十年二月,來歸。崇德元年,封永福宮莊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
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順治十三年二月,太后萬壽,上制詩三十首以獻。
圣祖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滴跏荒?,幸赤城湯泉,經長安嶺,上下馬扶輦,至坦道始上馬以從。
還度嶺,正大雨,仍下馬扶輦。太后命騎從,上不可,下嶺乃乘馬傍輦行。
吳三桂亂作,頻年用兵,太后念從征將士勞苦,發(fā)宮中金帛加犒;聞各省有偏災,輒發(fā)帑賑恤。布爾尼叛,師北征,太后以慈寧宮庶妃有母年九十余居察哈爾,告上誡師行毋擄掠。
國初故事:后妃,王、貝勒福晉,貝子、公夫人,皆令命婦更番入侍。至太后,始命罷之。
宮中守祖宗制,不蓄漢女。太后不預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嘗勉上曰:“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弛;用人行政,務敬以承天,虛公裁決?!庇肿鲿哉],曰: “古稱為君難,蒼生至眾,天子以一身臨其上,生養(yǎng)撫育,莫不引領。
必深思得眾得國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綿歷數(shù)于無疆,惟休。汝尚寬裕慈仁,溫良恭敬,慎乃威儀,謹爾出話,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遺緒,俾予亦無疚于厥心!” 二十四年夏,上出塞避暑,次博洛和屯,聞太后不豫,即馳還京師。
太后疾良已。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復作,上晝夜在視。
十二月,步禱天壇,請減算以益太后。讀祝,上泣,陪祀諸王大臣皆泣。
太后疾大漸,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p>
己巳崩,年七十五。上哀慟,欲于宮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屢疏請遵遺誥,以日易月,始從之。
(《清史稿·孝莊文皇后傳》節(jié)選)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上制詩三十首以獻 A. ②請減算以益太后 ①下嶺乃乘馬傍輦行 B. ②是乃仁術也,見牛而未見羊也 ①古稱為君難 C. ②不可為我輕動 ①當于孝陵近地安厝 D. ②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解析:A.“以”:表目的的連詞,可譯為“來”。B.“乃”:①才;②是。
C.“為”:①做;②為了。D.“于”:①在;②比。
答案:A 9.康熙曾滿懷 *** 地頌揚他的祖母說:“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暗指清廷所獲的成就)?!毕铝芯渥臃謩e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孝莊文皇后對兩代皇帝的幫助的一組是 ①上制詩三十首以獻 ②念從征將士勞苦,發(fā)宮中金帛加犒 ③告上誡師行毋擄掠 ④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⑤嘗勉上 ⑥上哀慟,欲于宮中持服二十七月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排除①⑥。
答案:C 10.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孝莊文皇后是科爾沁貝勒寨桑的女兒,孝端皇后的侄女,清世祖順治即位后。
語文考試主要包括拼音、字詞、句子、閱讀、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內容。
其中基礎知識部分約占50分,閱讀部分占20分,習作部分30分。一、拼音漢字(一)考試內容:漢語拼音、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筆畫、偏旁部首間架結構;查字典法。
(二)考試要求:1.能準確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字、詞、句。2.能辨識常用漢字注音正誤。
二、詞語(一)考試內容:詞語的理解、辨析、歸類;成語的運用;諺語和歇后語的使用。(二)考試要求: 1.能熟練地掌握音序、部首查字法,會根據(jù)詞語和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選擇恰當?shù)慕忉?,并能用指定的意思正確組詞。
2.能辨析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會辨別、修改錯別字。 3.能自己積累一定的詞語,按要求寫詞語,按要求將詞語分類。
4.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運用詞語,并能按要求替換詞語。三、句子(一)考試內容:標點符號的使用;常見句型的轉換;七大修辭方法;擴句與縮句;修改病句八大類型;口語交際。
(二)考試要求:1.能按原文或要求寫諺語、對聯(lián)、格言、警句等。2.會按要求改寫句子和仿寫句子。
3.能正確使用關聯(lián)詞語,有修改常見病句、正確調整句子順序的能力。4.能正確理解句子意思,體會其含義(包括古文中的句子)。
四、古詩詞(一)考試內容:必背古詩詞的默寫;古詩的分類考察;古詩詞的相關文學常識(二)考試要求:能按原文或要求寫五、閱讀(一)考試內容:分析理解題;概括內容題;歸納中心題;感悟道理題;闡述觀點題。(二)考試要求:A.課內閱讀:1.能按原文填空,并指出所填文章的出處、作者等。
2.能把握課文片段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3.能正確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能領悟一些表達方法。
B.課外閱讀:主要從詞句理解、標點使用、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等方面考查學生對語言、情感、寫作思路等方面的領悟程度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評價學生初步的獨立閱讀文章的水平。六、寫作(一)考試內容:四大文體:寫人、記事、繪景、狀物;作文的審題、立意、構思、選材等方法。
(一)考試要求:A.作文基本要求1.審清題意:“五審”(1)審清體裁(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文)(2)審清題材(人、物、事、景)(3)審清范圍(時間、地點、人稱、事件、對象具體限制)(4)審清主題(中心思想)(5)審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2.確定主題:“四要”(1)主題要正確(反應生活實際)(2)主題要集中(一個文章不能多個主題)(3)主題要鮮明(明確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態(tài)度和立場)(4)主題要深刻(深挖內涵思想)3.選擇材料:“四要”(1)圍繞主題選擇材料(多寫與主題相關的內容)(2)選擇真實的材料(真實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3)選擇新穎的材料(新人新事)(4)選擇獨有的材料(具有創(chuàng)新性)4.編寫提綱“五點”:(1)擬好題目(2)確定主題(3)段落安排(4)每段的主要意思(5)重點段落的層次安排和內容5.修改文章“五看”:(1)是否切題(2)主題、思想是否明確、突出(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題、內容是否具體、完整(4)看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有無錯別字(5)看標點是否正確。B.看圖作文 “一看二寫,四要兩注意”“一看二寫”:先看圖,再寫作文“四要”:仔細觀察圖畫;展開合理想象;突出主題、抓住重點;分清主次,具體描寫。
“兩注意”:看清全畫面內容;分清圖上內容主次和表達的中心。C.記敘文·記事(1)寫清楚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
(2)事件經過寫具體(3)按事件的發(fā)展順序來寫(4)注意表達真情實感D.記敘文·寫人(1)確定寫作對象(2)確定人物的思想品質(3)選擇典型的具體事例(4)抓住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環(huán)境進行描寫。(5)注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E.記敘文·狀物——“五要三注意”“五要”:(1)抓住物的特征(2)按一定順序寫(3)既寫靜態(tài)又寫動態(tài)(4)展開想象,運用擬人等手法把內容寫具體(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三注意”:(1)仔細觀察、抓住特征(2)明確中心,展開想象(3)根據(jù)內容,安排順序。
F.記敘文·寫景注意六點:(1)抓住景物特征(2)注意時間、地點、氣候等因素的影響(3)景物特點安排恰當?shù)捻樞颍?)采用多種手法表現(xiàn)景物特點及變化(5)寫出自己的感受(6)借景抒情G.應用文1.應用文大多以記敘文為基礎,但是還要特別注意的是各種應用文的格式2.常見應用文類型:書信、讀后感、通知、留言條、表揚信、建議書和日記。3.具體格式:(1)標題居中。
(除了書信、留言條和日記沒有標題,其他皆有)(2)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3)署名和日期:先寫署名,另起一行寫清“*年*月*日”。
命題原則:1.按《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和《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命題,根據(jù)所使用教材的不同,各有所側重。2.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他們進入初中后的可持續(xù)學習。
3.以畢業(yè)年級所學內容為主。4.試題難度(易、中、難)大約按7:2:1比例設計。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于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而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第三步:結合注釋速讀全文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于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于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xù)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對癥下藥”解答問題.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于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shù)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lián)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后,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shù)恼{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④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準確率較高.。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艾子有孫,年十許,慵劣不學,每加榎楚而不悛。其子僅有是兒,恒恐兒之不勝杖而死也,責必涕泣以請。艾子怒曰:“吾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無如之何。一旦,雪作,孫搏雪而嬉,艾子見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戰(zhàn)之色可掬。其子不復敢言,亦脫其衣跪其旁。艾子驚問曰:“汝兒有罪,應受此罰,汝何與焉?”其子泣曰:“汝凍吾兒,吾亦凍汝兒?!卑有Χ屩?。
《艾子后語》
〔明〕陸灼撰
艾子有一個孫子,十來歲,懶惰頑皮不肯學習,艾子常用拐杖打他,但是他仍然不肯悔改。艾子的兒子只有這一個兒子,所以很害怕兒子受不了杖打死掉,每次艾子教訓孫子的時候,艾子的兒子都哭著求情。艾子憤怒地說:“難道我為你教育兒子不對嗎?”反而打得越狠,艾子的兒子也無可奈何。一天清晨,天下起了雪,艾子的孫子玩起雪來,艾子看見了,脫了他的衣服,讓他跪在雪中,結果被凍得直打寒戰(zhàn),看上去十分可憐。艾子的兒子不敢多說話,也脫了衣服跪在雪地上。艾子吃驚地問他:“你兒子犯錯了,應該受此懲罰,你又為何這樣做?”他兒子哭著說:“你凍我的兒子,我也凍你的兒子?!卑有χ埩怂麑O子。
文言文要靠積累,試卷里的實詞,虛詞解釋大部分是書上出現(xiàn)過的,記住特殊的像“向”有個意思是從前,像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考點,一定要記牢.如果沒有整理過實詞虛詞,建議*些書看看,一般的文言文的書后面都有實詞虛詞列表的,像文言文全解,語文類的學海導航,高中必修文言文,或者是口袋書(文言文解析的),考試前看看很有用處.閱讀題的話,你可以套.像這類題目都是死的,考句子有什么特點啊,就回答修辭手法,或者和主旨聯(lián)系一下,網(wǎng)上或者老師會有小說,散文,議論文,說明文等的回答技巧,記住這些,然后回答是一直聯(lián)系文章主旨都行了.還有就是不怕寫錯,就怕寫少.有些題目,額,像問文中反復出現(xiàn)什么什么的原因,他可能是文章線索,或者暗含主旨,或者點明中心等等等.不要怕寫上去可能是錯的,只要寫全就行了,因為老師改卷是按點給分的,只要答到就有分,所以手寫勤一點.詩歌鑒賞也是套路題,網(wǎng)上找找都有,像什么思想感情,無非是思鄉(xiāng),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國破家亡的憤恨,悠然自得的灑脫,美好生活的向往·····記牢就可以套了語言運用的話,語句要簡潔,用最少的字表達你要說的想法,因為改卷是量很多的,老師不會細看,字太多印象分就會大打折扣,他們會覺得很煩,所以有些老師不怎么看就給低分,像這種題目有些會限制字數(shù),一定要在試卷上先寫下來數(shù)數(shù)看,不要超了,再抄到答題卷上.然后就這些,希望你能把語文搞上去,也不枉我辛苦敲字···文言文是見效最慢的,所以不要太急噢,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好了,加油~。
高考古詩鑒賞的九種答題格式歸納 根據(jù)《考試大綱》要求,高考古詩鑒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鑒賞,二是評價。
鑒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鑒賞其形象;2.鑒賞其語言;3.鑒賞其表達技巧。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
無論是鑒賞還是評價,實質上都是考查考生對于詩歌的想象能力??忌鷱哪男┓矫嫒ハ胂?,怎樣去想象,如何結合詩歌本身、命題者所問、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寫出來,這是答題的關鍵。
綜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古詩鑒賞的答題格式”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如來,襪■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詞人在詞中刻畫了怎樣的藝術形象? 〔簡析〕上片寫身份,寫人物神態(tài),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下片寫性格,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
在我們心中立起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帶著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例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瀑布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意象。 〔簡析〕涓涓細流不辭辛苦,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后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xù)向前,決心化作洶涌澎湃的波濤。
(表層含義)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層含義) 三、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容+抒發(fā)(寄寓/揭露/表達)什么感情 例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畫眉鳥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從詩中領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簡析〕通過“林中鳥”與“籠中鳥”不同境遇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情贊美,對束縛個性、禁錮思想、窒息性靈的憎惡和否定。四、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簡析〕“涼”?!皼觥弊旨葘懱鞗?,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
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簡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古人煉字妙用的理解闡釋。
作者用一個“鬧”字,不僅讓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lián)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景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六、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①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此詩作于天寶年間,作者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 分析尾聯(lián)的修辭效果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簡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辭格的運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報國無門的傷痛,抒發(fā)了憂國傷時的情懷。
七、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例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漫成一絕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賞析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美景。
〔簡析〕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蜷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光籠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fā)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八、賞析表現(xiàn)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p>
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簡析〕(1)修辭方法:對偶。
“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
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
標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