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年逾古稀的老人,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成長生活的一代人,他們的身上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在中國日益老齡化的今天,老人的生活現狀引起了諸多的社會關注。
暑期,由蘇州科技大學學通社17名成員組成的社會實踐團隊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南京、揚州、鹽城、連云港、桂林等十個城市,對年逾古稀老人的生活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參與此次調查的老人有56位。其中22位男性,34位女性。農村和城市人口占比分別為53.57%和46.43%,70~80歲之間占78.57%,80~90歲之間占16.07%,90~100歲之間占5.36%。調查發(fā)現,大多數老人的生活現狀良好,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對當前的生活感到滿意。他們比較關注自己的健康情況,最大的希望是子女后代生活安康幸福,國家繁榮昌盛。
老有所養(yǎng)親子關系和睦
根據調查,多數老人養(yǎng)育了1-2個子女,比率為66.07%,25%的老人養(yǎng)育了3-4個子女,8.93%的老人養(yǎng)育了5個以上的子女。在采訪中,老人聊的最多的還是自己的子女以及孫輩們的情況。在采訪中成員們了解到,大多數老人和子女相處和諧,不管子女多少,都能合理地安排老人的衣食住行。安徽來安縣83歲的孫秀琴老人前年摔跤,現在走路都不太方便。她的四個子女將她接去在身邊輪流照顧,老人也可以經常和子女呆在一起,孫奶奶表示很滿意這樣的生活。
51.79%的老人表示子女每月探望他們超過4次,21.43%的老人表示子女每月探望他們1-3次,另有26.79%的老人表示子女因為工作、路程、家庭等因素,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時回來探望他們。對于這些情況,參與調查的老人們都表示能夠理解孩子們的辛苦,但語句間還是透露出許多對子女的思念,期盼子女更多時間的陪伴。來自揚州的71歲老人沈益秋說:“兒女們各有各的工作,還要照顧家庭和孩子,確實很忙。我們老年人退休在家,在精神和身體還不錯的情況下,就盡量不給兒女添麻煩,思念兒女的時候就自己去看看兒女孫輩。”
老有所用老年生活有保障
調查顯示,老人們的主要經濟來源不太相同。50%的老人依靠退休金,1.79%的老人依靠社會扶助,30.36%的老人依靠子女贍養(yǎng),還有17.85%的老人依靠工作收入。調查中,成員們發(fā)現城鄉(xiāng)差距較大。大多數城市老人退休前都有正式工作,退休后也可以獲得足以支撐生活的退休金,相應的子女壓力就小一些,生活質量也更高。而農村老人則不然,因為年輕時務農,沒有繳納養(yǎng)老保險,每年能拿到國家對老年人的一些補貼,此外需要由子女提供一些贍養(yǎng)費。
老人們的消費情況也各不相同。每月消費500元以下的老人有21.43%,每月消費500~1000元的有37.5%,每月消費1000~2000元的有21.43%,每月消費2000元以上的則有19.64%。造成消費有如此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樣的,居住在農村的老人常常會自己種一些瓜果蔬菜,有余力的也會蓄養(yǎng)一些家禽,自給自足,省去了一筆開銷。身患疾病、需要常年吃藥的老年人,每月有固定的醫(yī)藥消費,消費自然就高。趕時髦的老人在閑暇時和老伴、同學旅游或購買一些保健品,月消費就比較高。也有一些和兒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因為需要照顧家庭和孫輩,消費也會高一些。
對于生活用品,數據顯示,94.64%的老人會用電視,有91.07%的老人會用電飯煲,78.57%的老人會用洗衣機,71.43%的老人會用空調,37.5%的老人會用智能手機,只有19.64%的老人會使用電腦。成員們發(fā)現,老人們對生活用品的使用程度與他們的文化程度息息相關,識字的老人用起這些東西來顯得得心應手,即使是智能手機,也能像年輕人一樣流暢地使用。而文化程度較低,甚至目不識丁的老人則很有困難。一些老人在受訪時表示,對于他們而言生活用品不必圖新,實用就行。希望子女們多給予他們一些時間,更有耐心地教導他們一些新產品的使用方法,帶著年邁的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
老有所依社會福利日進步
為了給老年人提供更好更幸福的晚年生活,近年來,我國對老年人的福利政策每年都在提高。在這次調查中,成員們也了解了相關情況。有80.36%的老年人享受了公交免費,44.64%的老年人享受過景點免費,62.5%的老人享受過免費醫(yī)療體檢,58.93%的老人享受了老齡金額補貼。這些福利優(yōu)惠在老人們之間還是比較普及的。絕大多數老人都反映每年會有一次免費的醫(yī)療體檢。
但是對于國家相關的老年福利政策,多數老人卻表示不太了解。只有12.5%的老人表示很了解如今的老年人福利政策,71.43%表示不是非常了解,也有16.7%的老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從數據來看,老人對于現在的老年福利政策了解程度不高,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政府不僅要有實實在在的老年福利投入,也要在老年群體中做好廣泛的宣傳,讓老年人真正地了解這些優(yōu)惠,讓老人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這些優(yōu)惠。
老有所感 心系祖國繁榮發(fā)展
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一路走來,全國人民自力更生、拼搏奮斗,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在采訪中,老人們紛紛感懷國家經濟高速發(fā)展,國家科技進步,國民教育普及程度高。70歲的宜興老人趙誠彬表示:“我們國家非常了不起,國家強盛了,人民富裕了。
中國從經濟、科學、國防等方面都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帶領中國人民走在時代前沿,非常偉大。”70歲的鹽城老人張愛珍表示:“祖國一年一年強大,經濟、科技愈發(fā)迅速發(fā)展。我非常愛祖國母親,祝愿她越來越強大。”
83歲的鹽城老人龔光華說:“我經歷過抗日戰(zhàn)爭年代,更能感受到和平來之不易。我們這一代人的苦,現在的年輕人是體會不到的,這也恰恰證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發(fā)展迅速,對人民生活影響之大。”老人們十分關心國家的發(fā)展,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時代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都很慶幸生活在如此繁榮昌盛的祖國和五彩多姿的世界,祝愿祖國繁榮昌盛。(顧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