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上港集運通物流信息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1至6月,蘇州ICT(內(nèi)陸集裝箱中心)項目通過水公鐵多式聯(lián)運,共發(fā)運進出口箱量5.03萬標箱,滬蘇間物流運輸成本同比降低約38%,碳排放降低約66%。
去年10月15日,蘇州新城投資公司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設立上港集運通公司,負責上港集團ICT(蘇州)項目建設運營,項目已形成水路(“蘇州-上海洋山港”“蘇州-上海外高橋”航運線)、鐵路(“蘇州-上海洋山港”海鐵聯(lián)運班列)、公路(應急直達)三種運輸方式。其中,水路、鐵路運輸為主營業(yè)務,公路運輸為輔助業(yè)務。
上港集運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公路運輸相比,水路運輸至上海外高橋及洋山港的時間分別為18小時和28小時,耗時較長,但具有運輸計劃排班穩(wěn)定的優(yōu)點,且運費較公路運輸分別降低5%和15%。由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經(jīng)鐵路運輸至上海蘆潮港,單程時間約4至5小時,再通過卡車短駁至洋山港,時效性與公路運輸基本相當,運費較公路運輸減少約30%。
今年上半年,滬蘇間水路、鐵路運輸分別占比42.5%和57.4%,滬蘇間物流運輸成本同比降低約38%。經(jīng)相關物流業(yè)務運營單位測算,今年上半年碳排放降低約66%,折合每標箱每百公里節(jié)約成本18.6元,減少碳排放3.05千克。(見習記者 韓麗媛)
標簽: 水公鐵多式聯(lián)運 進出口箱量 滬蘇物流運輸 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