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高手獻精品 傳統(tǒng)技藝活起來
昨天,蘇州老藝人楊君康的120余件作品捐贈蘇州虎丘景區(qū)。 記者 杭興微攝
本報訊(記者 陶冠群 通訊員 鄭其婷 尤澤文)昨天,由蘇州雕刻高手楊君康創(chuàng)作的120余件雕刻作品進入了虎丘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處的收藏體系之中。這是虎丘景區(qū)管理處在雕刻作品方面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納寶”活動。
虎丘是吳中第一名勝,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吟詠它的詩篇,吳門才子文徵明、祝枝山也未缺席。在捐贈儀式上,楊君康告訴記者,很長一段時間里,祝枝山、文徵明所書的虎丘詩卷,分別在湖州、上海等地的藏家手中,并不為外界所知。后來,湖州博物館重金征集到祝枝山草書《虎丘》詩,并在《書法》雜志上發(fā)表相關信息,文徵明行書《游虎丘》詩的真容也由收藏者的后人披露在《新民晚報》上。“他們的詩句氣勢宏闊,意境優(yōu)美,情、景、典交融。他們的書法筆意流暢,氣韻貫通,非常有感染力。”面對如此佳作,他被深深地打動了,于是請人做了紫檀木匾和紫檀木插屏,分別將祝、文二人的詩篇鐫刻其上,希望這些珍貴詩篇能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
從1964年自學刻竹開始,楊君康就與雕刻結下不解之緣。他此次捐贈給虎丘景區(qū)管理處的120余件作品,包括象牙細微刻、紫檀木淺刻和竹刻三類,雕刻的內容既有任伯年《群仙祝壽圖》、劉旦宅《虎溪三笑》等名畫,也有諸多書法家的墨寶,還有《草圣張旭》《鄭板橋》和其他中外名人畫像。這些精品力作凝聚了他的心血,是他58年雕刻人生的積累。“感謝虎丘景區(qū)搭建這個平臺,讓我的作品有了好歸宿。”楊君康說。
虎丘景區(qū)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虎丘景區(qū)近年來不斷探索用“新意”守“藝”的路徑,努力讓傳統(tǒng)技藝活起來,今后將進一步扛起保護、傳承的責任,用好“城市客廳”這個平臺,在景區(qū)中增添更多游客喜聞樂見的非遺元素,提高景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普及力度,為打響“江南文化”品牌貢獻“虎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