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良在修補湯婆子。 記者 劉達攝
本報訊(記者 劉達 通訊員 劉彬)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老蘇州用來暖手、暖被窩的湯婆子逐漸派上了用場,但經(jīng)過上個冬天的使用和大半年的閑置,很多人家里的湯婆子都需要修補。昨天,山塘街小巷里遠近聞名的“湯婆子修理師”徐春良告訴記者,這兩天湯婆子的修理量猛增,每天都要修近30只湯婆子,預約修理的都要排到一兩天后。
徐春良是專職修湯婆子的手藝人,他的工作室位于虎丘街道紅星社區(qū)殳家墻門13號。昨天一早,記者剛來到他的工作室門口就看到,小院里已經(jīng)有了五個前來送修湯婆子的人。徐春良端坐在家門口專注修理,腳邊堆了十多個用塑料袋套好的湯婆子,上面都貼好標簽,有的是今天要取的,有的是明天來拿的。“天氣預報說這兩天又有寒潮,我就趕緊把家里漏水的湯婆子送來了。”82歲的湯暉住在附近的木耳場,他也是徐春良的“鐵粉”,因信任他的手藝,湯暉經(jīng)常介紹朋友過來。前段時間,湯暉的孫女結婚,他還請徐春亮定制兩只湯婆子,作為送給孫女的“嫁妝”。“我們老一輩人結婚的時候,都有湯婆子做陪嫁,這是一份溫暖的心意。”
雖然最近湯婆子的修理量很大,但對于有著30多年經(jīng)驗的徐春良來說,這幾乎已經(jīng)成了“肌肉記憶”,遇到損壞不嚴重的,他20分鐘就能修好一個。記者看到,一只煤爐、一桿烙鐵、一條錫塊、一把銅條,就是徐春良修理用的主要材料。徐師傅先把破舊湯婆子的壺體上下分開,把內(nèi)部清潔一番,再用砂輪把破損處打磨拋光,接著烙鐵蘸取融化的錫錠,把邊緣焊接起來,再封上銅條加固,最后再用砂輪磨光打平。為了檢驗湯婆子不再漏水,徐春良會捧著湯婆子使勁吹上一口氣,直至修補過后的湯婆子再不能吹進氣,他才放心把湯婆子交還給主人。
“這兩年,很多人喜歡上了這個復古的保暖神器。但是在購買新的時,大家不太會關注湯婆子所用銅的質量,里面雜質多,修理起來也困難。”徐春良告訴記者,現(xiàn)在由于銅價高等因素,市面上大部分湯婆子都是用黃銅、白銅、錫以及合金材料做的,金屬純度各異,修理起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導致各種金屬比例不匹配,即便暫時好用,回去后不久就會漏水。“從實用角度來說,還是要盡量購買銅含量較高或者純銅材質的湯婆子。”徐春良說。
標簽: 天氣變冷,湯婆子修補迎來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