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白天黑夜,城市每個角落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打造城市交通管理“最快雙腳”
太倉交警鐵騎隊伍現(xiàn)已成為城市一道靚麗風景線,是市民的貼心安全使者。圖片由太倉交警提供
本報記者 方方 本報通訊員 莊雅菊
高峰時段平均1小時揮動手臂600次,1天執(zhí)勤騎行8小時,1個月處理事故50起,1年道路巡邏18200公里……他們頭戴警盔,身穿騎行服,無論白天黑夜還是酷暑嚴寒,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是交警鐵騎隊,群眾親切稱呼他們?yōu)?ldquo;城市小黃人”。
每一天,交警鐵騎都在路上奔波
在太倉市早晚高峰時段的上海路東倉路口,太倉鐵騎民警許開帆正在疏導(dǎo)交通。在他的指揮下,車輛平穩(wěn)有序通過,每天路過的駕駛?cè)嗽缫押退闪?ldquo;擦肩而過”的朋友,只要路過就向他點頭致意。
“兩小時高峰手臂揮動1200多次,吹哨1000余次,肩膀酸痛不說,耳朵還會出現(xiàn)短暫耳鳴,但我們的辛苦老百姓都看在眼里,這就夠了。”許開帆說。95后的許開帆是太倉市公安局交警鐵騎隊的一員,雖然入警才3年,但已是熟練掌握事故處理、疏導(dǎo)維護、執(zhí)法查處等交通管理基本業(yè)務(wù)的“行家”。
“早晚高峰車流量大,一旦發(fā)生交通事故,警車很難迅速到達現(xiàn)場。由于出警靈活機動,騎警往往可以第一時間到達,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從接警到結(jié)案只用10多分鐘。”許開帆向記者介紹,“我們鐵騎還有個很重要的職責是應(yīng)急救援。”
去年3月,許開帆就開展了一場教科書式的救援。當天晚高峰時,正在騎行巡邏的許開帆突然被路邊一位女士攔了下來。原來,這位女士的丈夫獨自駕車時突發(fā)疾病,她接到丈夫的求助電話,但是丈夫還沒說完電話就斷了,這位女士急得不知所措,此時正好看見了巡邏的民警。
了解情況后,許開帆立即向太倉市交通指揮中心匯報,全城尋找車輛,最終在太倉東倉路找到了女士的丈夫,隨后許開帆駕駛該男子車輛,并呼叫同事開道,不到10分鐘就將其送到了醫(yī)院。幸虧送醫(yī)及時,這位女士的丈夫脫離了生命危險。事后,夫妻倆專門來到中隊向許開帆送上錦旗。
每一人,都肩負著重重使命
救助病重駕駛?cè)恕楫a(chǎn)婦開道、送老人就醫(yī)、幫助迷路小朋友……成為鐵騎隊員以來,許開帆也記不清幫助了多少群眾,也因此被評為“太倉好人”。
“這些小事其實每天都發(fā)生在我們的隊伍中,發(fā)生在每一位隊員身上。”許開帆表示,40人的鐵騎隊每一個人都有故事,他們擔負使命,守護這座城市。
駕駛鐵騎、風馳電掣,光鮮背后,是流淌不息的汗水。鐵騎隊員每天騎行時間長達8個小時,歷程超過50公里,對體力是一種考驗。
“為了保障自身安全,也為了更好地服務(wù)群眾,磨練駕駛技術(shù)是必不可少的。”許開帆介紹說,鐵騎隊員平均每周訓(xùn)練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一個半小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每位隊員必須經(jīng)歷一次次的摔倒,一次次的爬起,才能不斷與500斤“重量型老伙計”合成一體。
小小鐵騎,忠誠履職服務(wù)市民
為順應(yīng)“城市之需、管理之重、民生之盼”,以“服務(wù)群眾、守護平安、保障暢通”為己任,充分發(fā)揮警用摩托車機動靈活的特點,2019年太倉市公安局組建交警鐵騎隊,打造城市交通管理“最快雙腳”。
成立至今,“鐵騎”的快速處置方式極大提高了轄區(qū)保暢疏堵、快速處警、應(yīng)急處突、動態(tài)違法行為查處、事故先期處置、危難救助等工作效率。此外,太倉交警鐵騎隊重點打擊涉牌涉證、超速超載、酒駕毒駕等嚴重違法行為,大力整治亂停亂放、飆車、闖紅燈等交通違法和不文明行為。
據(jù)統(tǒng)計,去年以來,太倉市公安局交警大隊鐵騎隊處理各類警情8000余起,為群眾提供救助150多次,緊急開道護送患者、交通事故傷員56人次,現(xiàn)場快處快賠交通事故警情6200宗,全力打造“最快雙腿”交通管理、高效服務(wù)警務(wù)模式,大大提升了老百姓幸福指數(shù)。
標簽: 打造城市交通管理“最快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