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見習記者 李浛芃)春節(jié)期間,由姑蘇區(qū)金閶街道打造的“閶門十景”文化尋訪體驗路線、“紅色鐵鈴關”紅色文化體驗路線、“中街探幽”街巷文化體驗路線3條“文旅一站式”微旅游路線受到市民游客的青睞。
為深挖“千年運河”文化底蘊,講好“運河故事”,去年以來,金閶街道將運河沿線散落的文化遺跡串珠成鏈,著力打造3條“微旅游”路線,通過“看、聽、品、賞”提升市民和游客對運河文化的感知度。
“走過閶門到西中市,這里就是明清時期蘇州最繁盛的商業(yè)街區(qū)。”說起閶門,從小生活在閶門城門下的老蘇州章富鑫總能娓娓道來。金閶街道深挖地域特色,活用資源優(yōu)勢,形成“閶門十景”文化尋訪體驗路線,從北碼頭出發(fā),途經(jīng)閶門城樓、閶門飯店謝宅、專諸巷、源源泉、周王廟、武安會館、藝圃、五峰園,最后到達泰伯廟,該路線讓市民游客零距離觸摸蘇式生活、感受古城文脈。
楓橋鐵鈴關是打響蘇州古城解放第一槍的所在地。金閶街道以“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為目標,打造“鐵鈴關”紅色文化體驗線路,該線路串起鐵鈴關、楓橋書場、楓景益站、蘇州革命博物館,讓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
“山澤多藏育,土風清且嘉。”中街路位于蘇州古城區(qū)中心地帶,古稱“清嘉坊”,古宅星羅棋布。金閶街道深挖、整合轄區(qū)街巷里弄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出“中街探幽”街巷文化體驗線路,該微旅游路線以新打造的中街路社區(qū)為起點,途經(jīng)和平里書場、同樂里、泰仁里、沈宅、雷宅、蘇州絲綢服飾陳列室(吳振聲故居)、養(yǎng)閑草堂(潘曾瑋故居)、環(huán)秀山莊,串聯(lián)起多個歷史建筑和凈美街巷,讓市民、游客同時感受到厚重歷史與現(xiàn)代活力。同時,金閶街道中街路社區(qū)還在景點顯著位置繪制古城保護資源地圖、設置“街巷之聲”二維碼,讓市民游客既能整體了解全域旅游資源,又能掃碼傾聽古宅古建的歷史故事。此外,轄區(qū)“百姓名嘴”還會定期擔任義務講解員,現(xiàn)場講解街巷歷史文化與故事。
同時,為進一步展現(xiàn)古城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沉淀,金閶街道按照“凈化”“美化”“文化”的思路,以“光影桃花塢 記憶馬大箓”“春回桃花塢 花開百花巷”為主題對馬大箓巷、東百花巷進行立體包裝提升,全面提升市民游客的體驗度。
標簽: 金閶街道吸引市民游客感受運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