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蘇城飄雪,讓攝影師鮑俐文回想起14年前拍下的老照片,她想尋找鏡頭里的老人——
一組“獨臂鏟雪”照讓大愛發(fā)光
2008年1月27日,鮑俐文在建新巷口拍下獨臂老人邵有才在橋邊鏟雪的照片。 □鮑俐文 攝
□蘇報記者 王可
2月7日,蘇城飄雪。正當市民被美麗雪景吸引時,蘇州攝影師鮑俐文的一組照片刷屏微信朋友圈。照片中,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在橋邊鏟雪。他吃力地彎著腰,用胳膊牢牢護住鐵鍬,依靠手腕的力道鏟出一條小路。令人吃驚和感動的是,老人另一邊的衣袖空空蕩蕩……這是一位獨臂老人!
這組照片由鮑俐文攝于2008年1月27日。當時因為工作關系,她匆匆按下快門后便離開了……鏟雪老人到底是誰?獨臂的他有著怎樣的故事?如此年邁為何還堅持為大家鏟除障礙?鮑俐文都不得而知。又到一年下雪時,昨天,再次回望這組老照片的鮑俐文決定在朋友圈發(fā)布“尋人帖”,希望找到這位獨臂老人和他的家人。
獨臂老人“鏟雪”老照片刷屏朋友圈
2008年1月10日,蘇城飄起零零星星的雪花。晚上8時以后,雪越下越大,變成了鵝毛大雪。大雪陸續(xù)下了半個多月。1月27日,鮑俐文到平江路拍攝雪景。當她走過建新巷口時,眼前的一幕讓她驚呆了——思婆橋上,一位衣著樸素的獨臂老人正在橋邊鏟雪。他吃力地彎著腰,用胳膊牢牢護住鐵鍬,僅靠左手手腕的力道,一點點將積雪鏟到兩側。
“我到思婆橋時,他已經(jīng)鏟出一條小路了。按照他的年紀、身體狀況和鏟雪節(jié)奏,應該鏟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當天工作室有安排,鮑俐文按下快門后就匆匆離去。直到回家以后才發(fā)現(xiàn)照片曝光,老人的臉有些模糊。
14年后的2022年2月7日,蘇城又一次飄起大雪。想到當年的那一幕,鮑俐文無法釋懷。關于鏟雪老人的記憶,也隨著雪花飄進腦海。她將照片發(fā)到微信朋友圈,盼著有人能夠提供線索。
鮑俐文還為照片配文:這是2008年1月我在平江路建新巷口抓拍的照片。老人只有一只手,他卻不顧肢體殘疾、不顧雪天路滑,自發(fā)出來鏟雪,奮力為小橋清道。我非常后悔沒有去采訪這位身邊的英雄,把他的故事記錄下來,也沒有贈送照片給這位老人,請大家?guī)蛶臀?hellip;…一時間刷屏微信朋友圈。
覓得家人講述“鏟雪老人”生前事
昨天,鮑俐文來到建新巷所在的姑蘇區(qū)平江街道鈕家巷社區(qū),敲開社區(qū)黨委書記張英纓的大門,想要碰碰運氣。
聽聞來意,張英纓十分感動。她仔細辨認照片里的鏟雪老人,還發(fā)動社工一起排查。根據(jù)鮑俐文提供的線索,最終鎖定建新巷61號一戶姓邵的人家,并與屋主女兒邵鳳英取得聯(lián)系。
昨天下午,握著14年前的老照片,73歲的邵鳳英馬上認出照片里的主人公正是她的父親邵有才。她略帶哽咽地說,這組照片拍攝3年后老父親就過世了,享年90歲。
邵鳳英回憶,父親出生于1921年,參加過渡江戰(zhàn)役,曾就職于蘇州煤球廠、蘇州燃料公司。因為一次工傷,他失去了右臂。“即便如此,父親生前一直閑不住,他經(jīng)常會在平江路主街或者其他支巷清掃道路,這個習慣他保持了很多年。”每每父親出門,邵鳳英和弟弟都會替他捏一把汗,但父親會擺擺手,夾著工具徑直出門?;丶視r,總是喘著粗氣,一雙棉鞋已經(jīng)濕透了……
黨員“鏟雪隊”接棒讓大愛傳承
在社區(qū)工作人員和鄰居們的見證下,攝影師鮑俐文親手將照片交到邵鳳英手中。她貼心地將照片放大,還配上了素雅的相框。“父親生前一直教育我們,要勇于承擔,奉獻社會。這組照片就是父親精神的見證,也是我們后輩前行的動力,感謝你們!”邵鳳英握著鮑俐文的手激動地說。
現(xiàn)場,鈕家巷社區(qū)“一網(wǎng)連心”行動支部的黨員志愿者也紛紛站出來,表示將接棒邵有才老人的義舉,在下雪天、暴雨天等惡劣天氣,出門為大家掃除障礙,向困難群體送上關愛,將老人的大愛繼續(x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