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訊(記者 陸宇其)近日,吳中區(qū)東山鎮(zhèn)新潦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構建“城鄉(xiāng)教育融合發(fā)展”新模式為契機,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新潦村潦源基地體驗農業(yè)生產,感受農村生活,傳遞農人精神,弘揚農耕文化。
在志愿者和老師的帶領下,“農耕少年”們走進田間地頭,近距離觀察農作物的品種、種植方式,深入了解農作物的收播過程、生長習性,不斷汲取“新課堂”里的新知識。排好隊伍,穿上救生衣,孩子們興奮地趴在莼菜基地的梯田上體驗采摘蓮蓬和莼菜的樂趣。在長勢茂盛的玉米地,一根根金黃飽滿的玉米也被孩子們“收入囊中”。收獲滿滿后,他們將親手采下的玉米用錫紙包住,放入火堆,在“自助”燒烤中感受農村煙火氣、體驗農活新趣味。炎炎夏日,孩子們通過親身勞作,切身感受到了“鋤禾日當午”的辛勞和“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不僅學到了難得的知識,也讓他們彼此增進了友誼。
蘇州人餐桌上的莼菜,很多都來自新潦村。記者了解到,為了進一步做好“莼菜文章”,該村循著“以莼菜基地為切入點,著力打造一個集種質資源保護、示范種植、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生產基地,通過文化建設,打造太湖莼菜品牌,帶動種植戶增收,壯大集體資產”的發(fā)展思路,在濱湖大道西側建設了160多畝的潦源基地,核心就是面積達8.5畝的莼菜池塘。池塘由外至內分為3層,高度逐層遞減,各層間有若干棧道連接,將水面分割成多個區(qū)域,莼菜就在形似梯田的池塘里“安家落戶”,讓人們無論是否具備采摘經驗,都可以與莼菜來一次“親密接觸”。
記者了解到,7月,新潦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開展3期、每期2天的農耕社會實踐活動,為79位未成年人帶來了不一樣的假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