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普遍比男性更難入睡;90后是晚睡的代表;大部分月收入5萬以上的人群睡眠時間少于月收入1萬的人群……
【資料圖】
3月21日是國際睡眠日,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下稱“浙大邵逸夫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科聯(lián)合浙江省醫(yī)學會心身醫(yī)學分會等相關單位發(fā)布《2023浙江睡眠質量白皮書》:在浙江,大約2/3的人無法在半小時內入睡,近半數(shù)需要藥物助眠,超過1/5的人在零點之后上床睡覺;從事司法工作的人群平均睡眠時間最少,媒體、電子商務從業(yè)者最常熬夜……
《2023浙江睡眠質量白皮書》對3185位網友進行調研分析。這些網友年齡段集中在20-60歲,一半以上有大學及以上文化水平,已婚人士占七成。
調研結果顯示,67%左右的網友睡眠時間8小時以下。約16%的人群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可能存在失眠癥,而高達24.73%老年人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
從入睡情況來看,在22點-0點之間入睡的占絕大多數(shù),有15.54%在0點-1點上床睡覺,5.69%在1點后才就寢。
從入睡時間來看,一般認為30分鐘以內入睡為達標,調研對象中41.96%存在入睡困難(30分鐘至1小時內入睡),13.91%存在嚴重入睡困難(1小時以上入睡);另有46.9%有過借助藥物入睡的經歷,其中1.16%甚至離不開藥物。
從睡中狀況來看,六成調研對象有淺眠、多夢、早醒等不同煩惱,還有12.29%存在嚴重打鼾,需要重視睡眠呼吸暫停的可能性。
從睡后狀態(tài)來看,超過3/4的調研對象在白天感到疲勞、乏力、精力不夠,有不同程度抑郁情緒的占75.7%,有不同程度焦慮情緒更高達83.83%。
年齡、性別、職業(yè)、收入等因素與睡眠質量呈現(xiàn)相關性
從職業(yè)分布來看,從事司法、媒體、醫(yī)療、服務業(yè)的人群實際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以內的比例最高;媒體、電子商務的從業(yè)者最常熬夜;媒體、藝術、金融領域“打工人”最難入睡;服務業(yè)起床最早,藝術和媒體領域較多日夜顛倒的睡眠紊亂者。學生的睡眠時間普遍在8小時以上。
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之間的睡眠狀況也存在差異。月收入在1-5萬之間的調研對象只能保證每天6小時睡眠。月收入超過10萬的群體“倒頭就睡”的比例最高,1點后才睡、6點前就起的比例最高。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實際睡眠時間在變少,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的調研對象呈現(xiàn)較為清晰的年齡遞增趨勢。90后則是晚睡的代表群體,在0-1點和1點以后入睡的人群中占比最高。
《2023浙江睡眠質量白皮書》還發(fā)現(xiàn),男性傾向于晚睡早起,能較快入睡;而女性傾向于早睡早起,更加難以入睡。
失眠者如何“自救”
失眠會造成人的軀體、心理、工作、學習、家庭生活等多維度損害,產生嚴重的疾病負擔。通過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改善睡眠環(huán)境,能夠有效預防失眠,也能對失眠起到積極的治療作用。
浙大邵逸夫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科建議失眠者從以下幾點做起:
1.不要太早上床,只有在睡意來臨時才上床,盡量每天按時上床;
2.把床當作睡覺的專用場所,其他時間盡量不要待在床上或臥室里;
3.不在床上從事與睡覺無關的活動,如進食、玩手機、看小說、看電視、聽收音機及思考復雜問題等;
4.如果臥床30分鐘后不能入睡,應起床離開臥室,可從事一些簡單活動,等有睡意時再返回臥室睡覺。再次上床后,如果仍然不能快速入睡,那繼續(xù)馬上起床,等有睡意再回床上。假如始終沒有睡意,就一直重復直至天明。(如果睡覺途中醒來,也用此方法直至天明)。以上的簡單活動要溫和、平靜、少刺激,燈光應盡量暗一些,可以看書、冥想、瑜伽、簡單拉伸動作、聽音樂等,在從事這些簡單活動時,不要看情節(jié)波動大的電視、抽煙、吃東西或做體操等其它劇烈活動,盡量不要去想失眠的問題或其它不開心的事情。
5.不管前一天晚睡眠時間有多長,每天早晨堅持在同一時刻醒來并起床;
6.盡量避免日間小睡,即使要午睡,時間也不能超過20分鐘,這樣可以保證晚上的睡眠驅動力,因為提高睡眠的有效率和睡眠質量,比睡眠時間長度更重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