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記者 陳善君 實習記者 李睿清
偌大的實訓室里,重型車輛機械排放著,空氣中散發(fā)著令人振奮的機油味。5月7日上午,“一線建新功·今天我發(fā)布”系列專場發(fā)布會技能人才專場,走進寧波技師學院。在重型車輛維修項目中國集訓基地,三位身懷絕技的工匠模范,用一個個逐夢技能的故事,感染了每一位觀眾,現場掌聲不斷。
跌倒再爬起,拿下世賽冠軍
【資料圖】
“發(fā)布者”蔣昕樺。
發(fā)布會所在的實訓場地,曾灑落過無數汗水,這里正是中國首位世界技能大賽重型車輛維修項目金牌獲得者蔣昕樺成長的搖籃,他的夢想在這里起步。
蔣昕樺身著比賽隊服,胸前掛著世賽金牌,走上發(fā)布臺?!斑@里揮灑了我的汗水,記錄了我的成長……”蔣昕樺站在自己夢想起航的地方,感慨萬千。
選擇學技術在多數人看來是“迫不得已”,經歷中考的蔣昕樺也曾陷入迷茫。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寧波技師學院為他搭建了廣闊的技能舞臺。他在技能學習上找到了自我,堅定了理想,從此發(fā)奮學習、訓練。
但技能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全市選拔賽中,雖然已經很努力,但最好成績只有第3名,預選賽中,蔣昕樺被淘汰了。但他很快調整心態(tài),將提升自我技能放在首位,加強研究和實訓,最終以全國技能大賽第一名的實力,代表國家參加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并獲得重型車輛維修項目金牌,實現了我國在該項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跌倒了再爬起來,終能實現心中理想!希望我的故事能給更多的青年學子一個參照?!笔Y昕樺說,“技能成就夢想,你也行!”
從普通技工到“全國技術能手”
“發(fā)布者”范武。
“全國技術能手”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裝調工范武,講述了自己用7年時間實現多重身份轉變的故事。
從一開始的流水線工人,到樣車試制領域,范武不斷挑戰(zhàn)自我。知識水平不夠,他就捧著各種技術書“死磕”,對著晦澀難懂的各類軟件代碼“硬磨”;實戰(zhàn)經驗不足,他就反復比對測量,假想各種原因,設計驗證難點……
2015年5月,范武擔當吉利繽瑞項目總裝試制的總負責人,進入新的平臺面臨人員技能、工裝器具、工藝差異、試制計劃變更等諸多困難。范武說:“挑戰(zhàn)大、壓力大,但不能有絲毫閃失,因為車輛背后,人命關天!”
一道道難關,一步步走過。從博越、博瑞、帝豪GL、帝豪GS再到繽瑞、領克03,從幾萬元的A級車,到20多萬的中端車,如今范武幾乎參與了吉利汽車近年所有車型的裝配工作。從能造車,到能多造車,再到能造好車……在車間工作的7年間,范武見證了吉利汽車的發(fā)展壯大,也感受到了吉利汽車制造越來越高的質量要求。
不斷攻克軌交維修技術難關
“發(fā)布者”熊凱。
每天晚上的10點半地鐵運營結束之后,燈火通明的寧波軌道交通地鐵維修車間,每天都有800多名工人“四班兩運轉”作業(yè),熊凱就是其中一員。
這位“90后”的列車檢修工,不僅能一秒斷定列車螺絲釘是否松動,還帶著同事們搞技術研發(fā)創(chuàng)新,擺脫了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局面。
“大家看,這個就是我們自己設計制作的一塊電子集成版,地鐵到站亮燈、開門、運行方向提示等都靠這個?!毙軇P現場展示起這塊電子集成板。
熊凱在維修輔逆(西門子)驅動板時,發(fā)現進口電子板件集成度高,技術封鎖嚴,維修難度極大,心想如果能實現技術自主那該多好。熊凱把公司當成了家,每天除了工作就是鉆在實驗室研究,終于設計制造出了自己的電子集成板,“技術成功攻關,成本也大大降低,算一下,一年光這塊板,整個寧波地鐵能節(jié)約20萬元到30萬元?!毙軇P說。
此外,熊凱還在眾多軌道交通技術領域不斷突破,攻克牽引逆變器大功率模塊故障維修等9項核心技術難關,首創(chuàng)提出自主探索電路板精修管理模式,擺脫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局面,共計節(jié)約成本1000多萬元等。作為寧波市“杰出工匠”“首席工人”,熊凱說:“只想當好一名工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