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廣西第一跨海大橋龍門大橋建設再迎新節(jié)點,大橋東岸主塔32根樁基全部完成澆筑,較計劃工期提前了2個月!標志著項目東主塔全面轉入承臺施工階段。
龍門大橋采用門式混凝土主塔,塔高174m,主跨1098m, 主塔承臺基礎根據(jù)橋塔塔位的水文地質條件、巖層分布情況及自然環(huán)境因素,設計采用群樁基礎,主塔基礎為32根直徑2.8m的鉆孔灌注樁,樁長為27m至34m,按照嵌巖樁設計,樁與樁中心距為6.8m,采用C35水下混凝土澆筑。
龍門大橋東岸于2月18日正式開始開孔施工,為確保樁基順利澆筑,項目精心組織,多措并舉推進施工。項目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fā)揮黨員突擊隊和青年先鋒隊作用,帶領施工人員奮戰(zhàn)一線;推行項目聯(lián)合管理模式,加強有效溝通,嚴格把控樁底標高、孔深和垂直度等關鍵性指標。在不斷優(yōu)化施工組織的同時,嚴格落實施工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落實安全文明施工,提高工程品質。
項目積極踐行“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理念,精心打造交通部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及交通強國試點科技興安雙示范項目。在東岸主塔樁基施工過程中,通過投入國內領先的大扭矩旋挖鉆機、機器人焊接臂、一體化鋼筋滾絲機等機械設備,有效克服了高強度紅砂巖樁基進尺緩慢及鋼筋籠加工效率和質量不可控等技術難題。其中,總共投入4臺CK2800沖擊鉆、1臺XR400D旋挖鉆、1臺XR600D旋挖鉆,以旋挖鉆施工為主,平均3天就可以完成一根樁基鉆孔,同時還投入1臺ZX-250“黑旋風”泥漿凈化器,2小時可完成清孔,為高效完成樁基澆筑提供有力支撐。
正是由于這些高配設備的投入,東岸主塔樁基施工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高質量建造,工程實現(xiàn)安全、質量、進度可控,順利完成東主塔樁基施工,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個月時間。龍門大橋秉承“攻堅二季度 實現(xiàn)雙過半”的工作部署,高效推進。截至5月29日,龍門大橋2021年累計完成形象投資6.18億元,完成率56.18%,樁基累計完成576根,完成率52.08%;承臺完成45個,完成率24.46%。
龍門大橋由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投資建設,中交路建集團和廣西路橋集團聯(lián)合承建。項目路線全長7.6公里,大橋主橋長1198米,采用主跨1098米單跨吊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滿足20000GT郵輪通航要求,是廣西目前規(guī)劃建設的“第一跨海大橋”,廣西首座單跨超千米的特大橋。
龍門大橋作為廣西濱海公路主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西濱海公路的兩大“卡點”工程之一,是北欽防一體化的重大基礎設施支撐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大大縮減欽州與防城港海的時空距離,對促進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的發(fā)展,進一步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覃和喜 記者 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