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春風融融,沃野復蘇。去年秋播以來,宿遷把再奪夏糧豐收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實施,重點突破、系統推進,搶農時、抓田管、挖潛力、提產能,全市農業(yè)生產穩(wěn)中有進、穩(wěn)中向優(yōu)。根據最新農調顯示,當前宿遷市在田小麥全部進入抽穗揚花期,一二類苗占比達87%,田間普遍表現出“穗數足、小穗排數多、葉色較深”的長勢長相,豐產豐收基礎扎實,這是全市黨政同責抓糧食成效的集中體現,是農業(yè)農村部門抓早抓實各項田管措施落實效應的體現,也是廣大種植戶不誤農時加強田間管理辛勤付出的結果。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得益于以下“六個到位”。
穩(wěn)定種植面積,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到位。全市農業(yè)生產穩(wěn)中有進,核心是穩(wěn)定糧食種植面積。去年秋播以來,宿遷市緊盯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常態(tài)化開展督導,層層傳導壓力,將生產任務分解到縣區(qū),縣區(qū)再具體到鄉(xiāng)鎮(zhèn),建立種植臺賬,確保種植任務落實到農戶、到田塊,力保夏糧生產任務落實落細。同時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全面落實耕地地力補貼、種糧補貼、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惠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挖掘種植潛力,擴大秋播面積,保障夏糧面積穩(wěn)中有增。去年全市小麥秋播面積447.15萬畝,比上年增加3.95萬畝,實現了應種盡種,為保障夏糧產能再奪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抓早抓實精準施策,農業(yè)技術指導服務到位。入冬以來,宿遷市經歷六次降溫過程,造成部分地區(qū)小麥出現枯黃苗現象。抓早抓實小麥苗情轉化是奪取今年夏糧豐收的關鍵,科學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制定下發(fā)了《全市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指導在田小麥“因苗因地、分類管理”。全市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加強分類指導,落實關鍵技術,具體做到對播種較遲、弱小苗和受凍害程度在三級以上的受凍苗田塊,追施尿素,加快苗情轉化,促弱轉壯;對群體莖蘗數適宜的一、二類苗麥田,追施拔節(jié)肥,培育大穗,后期看苗施好孕穗肥,確保穩(wěn)產增產;對群體過大、有倒伏風險的旺長田實施鎮(zhèn)壓化控防倒伏;對部分田間溝系配套不到位的田塊進行清溝理墑,及時疏通溝系,做到雨止田干,提升抗?jié)碀n災害能力。今年以來,市縣鄉(xiāng)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調查診斷小麥苗情15批次,開展田間技術服務指導478人次;早春小麥追肥263萬畝,麥田鎮(zhèn)壓34.8萬畝,春季化除250.8萬畝,病蟲害防治306.5萬畝,清溝理墑337.2萬畝,追施拔節(jié)孕穗肥356.4萬畝,有力地促進了小麥苗情的向好轉化。當前正是小麥后期管理的關鍵期,4月19日,在泗洪縣召開了“全市春季農業(yè)生產重點工作推進暨小麥赤霉病防控現場會”,重點部署落實當前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為有效防控小麥赤霉病、白粉病、蚜蟲等重大病蟲害發(fā)生,動員全市種植戶迅速掀起“防病、防蟲、防早衰”一噴三防田管熱潮,全力打好“蟲口奪糧”保豐收總體戰(zhàn)。截至目前,全市已經準備預防資金2100萬元,預備“一噴三防”物資1400噸,噴防面積90.2萬畝。
“糧田”變“良田”,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到位。田成方、地成塊,農機敞開跑;渠相連、溝相通,旱能澆澇能排,這是目前全市高標準農田的真實寫照。農田質量是糧食安全的根基,為了把曾經春怕旱、秋怕澇的“望天田”,變成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田”,宿遷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按照“排灌設施配套、耕地質量優(yōu)良、田間道路暢通、農田生態(tài)良好、生產方式先進”總要求,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高效節(jié)水灌溉等工程措施,為保障宿遷市糧食安全提供堅實基礎。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42.03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72.26%。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提檔升級工程實施的全面推進,必將為全市糧食產能的進一步提升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良種配良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到位。種子是糧食的“芯片”,科技興農,良種先行。為引導和優(yōu)化品種布局,發(fā)揮優(yōu)良品種對農業(yè)增產增效作用,宿遷市持續(xù)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引進展示工作,建立綜合展示基地5個,每年引進展示小麥新品種20個以上。通過示范展示,讓種植戶直觀地了解新品種的特性,選擇更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全市小麥種植的品種已由過去的淮麥20、煙農19、矮抗58、濟麥22為主要品種,逐漸演變?yōu)楝F在以淮麥33、江麥186、瑞華麥549、淮麥35、徐麥35為主的種植格局,實現了全市小麥主體種植品種的升級換代,全市小麥優(yōu)新品種種植占比達89.5%。在生產技術上,強化綠色高產高效輕簡化和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重點圍繞“聯合耕整地、因種栽培、適期精量播種、機械條勻播、高效植保、精準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綠色防治、智能化聯合收獲”集成標準化生產技術,全市小麥標準化生產技術覆蓋率達92%,小麥綜合機械化程度達87%。新品種新技術和全程機械化的推廣應用為全市小麥豐產豐收以及降低生產成本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會種地”到“慧種地”,科技創(chuàng)新提質增效到位。為高效有序開展農業(yè)生產,宿遷市依托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傳統農業(yè)向智能化轉變,引領和支持農業(yè)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正當其時。使用無人植保飛機、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駕駛收割機等智能化農機裝備,安裝自動蟲情測報儀等現代化裝備,利用遙感等技術制作多維農情監(jiān)測圖,通過視頻培訓、微信平臺遠程指導等方式講授農業(yè)生產技術知識……讓農民真正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農業(yè)生產裝備水平實現大幅提升。
農資足、監(jiān)管嚴,農業(yè)生產要素保障到位。入春以來,全市提前部署,組織執(zhí)法人員對全市各農資經營單位經營資質、農資產品包裝信息、農資進貨渠道、銷售記錄等情況開展綜合執(zhí)法檢查,嚴厲打擊經營未經審定和無標簽種子、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等違法行為。加強種子、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的貯備,全力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確保春耕生產用種用肥用藥需要,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踏著春天的腳步,乘著漸暖的春風,全市春耕備耕工作積極有序推進,一幅農業(yè)豐收、農民增收的美好圖景正在辛勤耕耘中展開。
(來源:速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