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天(6月30日),記者從省委政法委獲悉,為有效促進縣域特殊群體法律監(jiān)督,保障特殊群體合法權益,推進大數據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今年來,在寶應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縣委政法委的大力推動下,依托縣檢察院建立婦女權益保護大數據法律監(jiān)督救濟預警模型。那么這套系統(tǒng)怎么發(fā)揮作用的?
“真是太謝謝你們了,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節(jié)日禮物!”2023年6月1日,寶應縣委政法委、縣檢察院工作人員帶隊赴淮安市漣水縣某鎮(zhèn),與當地派出所民警一道,將一張新戶口本內頁,還有一萬元救助金送到袁某家人手中,至此,袁某11歲的女兒媛媛(化名)終于成功落戶。
2014年初,由于夫妻長期的家庭矛盾,從外省市遠嫁到寶應縣的袁某帶著出生不久的媛媛外出打工。2021年8月,法院判決準予雙方離婚,媛媛歸袁某撫養(yǎng)。由于媛媛的出生證明由其前夫保管,且拒不提供,導致媛媛的戶口一直不能落實,只能在附近的小學借讀一年級,且難以升到高年級讀書。
生活中媛媛一直由繼祖父和繼祖母照料,兩位老人也有病在身,家庭生活比較拮據。2023年初,“寶應縣婦女權益保護大數據法律監(jiān)督救濟預警模型”分析比對時,發(fā)現了媛媛未能落戶的問題線索。本著“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積極以“我管”促“多管”,幫助媛媛解決落戶問題。
2023年5月,寶應縣檢察院工作人員前往漣水縣,與漣水縣公安局和派出所有關負責人進行溝通,共同研究解決方法。通過請示上級公安機關,最終同意以媛媛出生醫(yī)院的出生記錄、出生醫(yī)學證明存根及鎮(zhèn)婦聯(lián)和派出所相關證明作為落戶的材料。隨后,工作人員又前往媛媛出生地的醫(yī)院,并請鎮(zhèn)婦聯(lián)、派出所、村委會出具有關證明,同時針對袁某的家庭困難情況,還幫助其申請了救助金。
據了解:該預警模型整合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婦聯(lián)、教育、民政、衛(wèi)健等9家部門數據,以“算力”換“人力”,實現數據間智能碰撞比對,助力開展監(jiān)督、救濟、預警等活動,形成線索預警、應急處置、及時干預、綜合調解、跟蹤回訪等多元一體化治理機制,為維護特殊群體權益提供更加專業(yè)化的司法保障和社會化支持體系。截至目前,模型已收集并錄入各類數據36695條,經系統(tǒng)碰撞比對篩選有效線索1196條(包含多次重復投訴舉報數據)。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郭奉銘 通訊員/蘇政法 編輯/吳瑩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