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青島嶗山區(qū)的良友酒店錯收餐費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一般來說,群眾更容易代入消費者角色,替“受害者”叫屈并譴責店家,但當我們真正全面去了解事情始末,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另有隱情。
“嶗山發(fā)布”官微發(fā)布情況通報
【資料圖】
回顧本次事件,雖然過程有些蜿蜒曲折,但還是因為酒店方錯認了就餐位置并收錯了錢,而顧客一方認為這是酒店工作人員故意“宰客”,并引發(fā)隨后的糾紛、甚至動手。
據(jù)官方通報顯示,對于本次糾紛,酒店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也沒有逃避和否認,并第一時間設法去彌補這個問題。不管是當場全額退還了錯收的3400元餐費,還是對消費者進行了誠懇的道歉,都能讓我們看到店家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
按理說,雙方既然是因為誤會導致了錯收費用,把誤會說開,雙方把費用重新核對,該收收、該退退,這件事也就解決了,且酒店一方并沒有否認錯誤。
但事情顯然并沒有到此為止,之后雙方發(fā)生了爭執(zhí),顧客一方情緒激動之下,打了店長兩個耳光,而店長對此明確表示了不追究:“是我們錯收了餐費在先,所以被客人打了兩耳光,我也沒有追究,想息事寧人就算了?!?/p>
不管雙方的爭執(zhí)到底是什么緣由,動手打人都是不可取的。
最初評論此事的自媒體文章中,完全沒有透露“顧客打人”的細節(jié),而其他細節(jié)則“事無巨細”,仿佛作者就在現(xiàn)場的既視感。不僅隱藏了消費者一方的過激行為,放大了劉女士一方的“委屈”,在遣詞用句上也有引導讀者的意味,如“見事情敗露”,“給‘好客山東’丟臉”等說法。
值得一提的是,當事人劉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發(fā)現(xiàn)單子打錯后,店長也表示了歉意,但語氣很生硬,這讓她很難接受。這一說法與此前文章中所傳達的酒店拒不道歉、店家見財起意的說法,有些前后矛盾。且記者在詢問劉女士自媒體發(fā)布的事件信息時,劉女士卻表示毫不知情……
縱觀本次事件,被推到風口浪尖的青島良友味道酒店,不僅被處罰、店長挨了打,還因為當時餐費錯收導致另一桌客人餐費沒有收取,實際上還虧了3400元,才真有點“委屈無處訴”的意味。
就像網(wǎng)友所說的,商家忙中算錯、收錯的事,每天不知道要發(fā)生多少起,只要是無心之失,還希望顧客能夠饒人處且饒人。
當然如果顧客一方懷疑店家宰客,也可以及時投訴,讓有關部門來調查清楚。而不是做出過激言行后,在網(wǎng)上散播不實細節(jié),甚至惡意詆毀城市形象。畢竟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所有信息也未必都是“浮云”,也會有“烏云”。若使用不當,則會遮天蔽日,傷及無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