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2歲的老李因長期的咳嗽咳痰到醫(yī)院檢查,支氣管鏡活檢發(fā)現他患了鱗狀細胞癌,且已經是三期,錯過了手術切除的最佳時機。老李此后進行了化療、放療、免疫藥物治療和靶向藥物治療,得到的結果仍不盡如人意。
老李的抗癌治療至此仿佛陷入困境,浙大二院緊急為老李召開了MDT,通過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放射科等多學科討論,決定為老李進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經過四次的粒子植入治療,老李的病灶縮小明顯。在前方等待他的,是全新的人生旅程。
【資料圖】
什么是粒子植入?浙大二院放射科韓樹高主治醫(yī)師表示,粒子植入全稱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技術”,通過影像學引導技術(超聲、CT、MRI)將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腫瘤靶體積內或腫瘤周圍,通過放射性核素釋放射線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韓醫(yī)生正在粒子植入手術中。(攝影/吳雙)
射線如何消滅腫瘤細胞?據韓醫(yī)生介紹,目前臨床上主要用到的放射粒子是碘-125,碘-125粒子可持續(xù)發(fā)出低能量的γ射線,直接抑制腫瘤的有絲分裂。
我們可以把每個碘-125粒子理解成一個小太陽,從中心向外輻射,中心的射線最強。手術方式通常是通過CT引導將粒子直接通過皮膚穿刺進腫瘤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粒子植入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局部控制療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由于輻射范圍小且精準,使得正常的組織細胞不受損傷或僅有微小損傷。
韓醫(yī)生表示,目前國內粒子植入治療應用較多的惡性腫瘤包括前列腺癌、腦腫瘤、肺癌、頭頸部腫瘤、胰腺癌、肝癌等,適應于直徑7厘米以下的惡性實體腫瘤。局部進展難以用傳統(tǒng)治療方法控制,或因局部病灶引起嚴重癥狀者,為達到姑息治療目的,也可行粒子植入治療。
粒子植入手術前后對比。(韓醫(yī)生供圖)
據韓醫(yī)生介紹,目前科室粒子植入年手術量是500臺左右。為何粒子植入較少被民眾聽聞、在臨床上也較少見呢?
其實早在1914年,巴黎就有兩位醫(yī)生把載有鐳的導管經尿道插入前列腺,治療前列腺癌,開創(chuàng)了組織間近距離治療的先河。但由于放射源、防護、影像引導設備等問題,直到80年代國外才逐漸開展此類手術。國內的首例手術直視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是1998年在云南第二人民醫(yī)院開展的。粒子植入手術的技術門檻較高,只有極少數的三甲醫(yī)院,少量的醫(yī)生才有資質開展。
手術通過CT引導。(攝影/吳雙)
看到這里,大家肯定還想問:粒子植入后的輻射是否對家人有影響呢?粒子植入的費用是不是很高?韓醫(yī)生表示,在粒子植入手術中,病人僅需局部麻醉,多數患者粒子植入后就能馬上下床活動。術后半年在患者周圍1.5米范圍內會存在輻射,需穿鉛衣進行阻隔,半年后就不再有輻射。至于手術費用,目前已列入放射性藥物的醫(yī)保,可以報銷大部分,費用不算昂貴。
很多人聽聞粒子植入這種新穎的治療方式后,就想嘗試。對此,韓醫(yī)生建議,失去手術機會的腫瘤患者可以嘗試,化療和放療效果不好的患者也可以考慮采用粒子植入治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