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老師,快來看!我的陶瓷碗已經做好了!”“老師,我挖到了三個大紅薯!”……一群二年級的小朋友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向老師展示自己的“成果”。日前,來自六安市金安區(qū)人民路學校南校的250余名學生,在六安神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記者看到,手工制作坊里,孩子們認真學習泥塑、竹編等制作工藝,體驗傳統(tǒng)手工的精妙與樂趣;廣闊田野里,孩子們三五成群,有的在挖紅薯,有的在捕魚,歡笑聲此起彼伏。
近年來,金安區(qū)中小學優(yōu)化課程設置,開設階段性勞動課程,推動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強化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力促全面發(fā)展。
“勞動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愉悅身心、強身健體,更加珍惜美好生活,這也正是開設勞動課的意義所在?!比嗣衤穼W校南校帶隊老師劉陳陳告訴記者。
作為六安市市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神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結合農業(yè)及非遺手工等勞動實踐活動,分年齡段、分勞動強度設置特色課程,讓孩子們在學習和掌握基本勞動技能的過程中,領悟勞動的意義和價值。神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老師王貝貝告訴記者:“目前,已有市區(qū)十幾所學校、1萬多人次來我們基地開展勞動實踐活動?!?/p>
據神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負責人張道兵介紹,基地科學合理地設置勞動課程,滿足不同年級學生的勞動實踐需求。通過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