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一次鎮(zhèn)江,才懂鎮(zhèn)江,帶著問題出發(fā)吧。
(資料圖)
PART. 01
白龍洞直通杭州
金山,鎮(zhèn)江著名的三山之一,我國四大愛情傳說之一的《白蛇傳》水漫金山的橋段就源于此。
圖|小紅書,挑剔的K爺
由于阻撓許仙和白娘子的愛戀,法海在人們心目中成了一位“不懂愛”的反面人物。事實上,法海在真實的歷史中,是一位堅定佛法的高僧。
法海禪師是唐代著名高僧,俗姓裴,字文德,鎮(zhèn)江金山寺(今江天禪寺)的第二代祖師。法海禪師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因他出家之后,嚴持戒律,行頭陀行(佛教苦行),因而被稱為“裴頭陀”。法海禪師不僅以苦行著稱,而且他還建寺度眾,淡泊名利,成為禪宗史上受人尊崇的一代高僧。所以從來沒有小說里拆散別人家庭的歷史說法。
而現(xiàn)如今金山已經(jīng)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也是來鎮(zhèn)江必游之處。
金山寺還保留著“法海洞”和“白龍洞”,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在慈壽塔西下側(cè)的懸崖上?,F(xiàn)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橫額“古法海洞?!?/p>
白龍洞在金山西北山腳下玉帶橋旁。據(jù)說白龍洞可以直通杭州西湖。相傳水漫金山之后,許仙就從這里走了七天七夜到達西湖斷橋,再次于白娘子相會。但由于洞身太過細窄,除了蛇蟲之類無人能鉆進洞內(nèi),無法考證此洞到底能不能通到杭州西湖,因而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PART. 02
鍋蓋面里煮鍋蓋
如果說水漫金山是對鎮(zhèn)江這座江南古城的城市記憶,那鍋蓋面就是這座城市的名片。
在鎮(zhèn)江流傳著頗具順口溜色彩的《三怪謠》:“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里面煮鍋蓋,”這便是鎮(zhèn)江最有特色的飲食文化了。
老婆餅里沒老婆,鎮(zhèn)江鍋蓋面里是真的有鍋蓋!鍋蓋面可謂名符其實,下面的時候真把鍋蓋放在鍋里,和面一同煮。
用老杉木制成的木鍋蓋壓住面條煮沸,出鍋的面條勁道爽滑,不軟爛。木頭特有的木香和面條的堿香融合在一起,味道鮮美極了。
鎮(zhèn)江鍋蓋面的靈魂,就是在面條、吊湯、熬醬油、澆頭、小鍋蓋里,這么的獨特而美味,絕對配得上“江南天下第一面”的贊美。
PART. 03
茅山的神奇怪謎
茅山風景區(qū),它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抗日根據(jù)地,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景觀、革命歷史觀融為一體,勝似仙境。
這里有載入吉尼斯紀錄的露天老子神像、神秘的鞭炮聲、神奇的怪坡、奇特的喜客泉等景點,是令你入奇、入迷的地方。
鞭炮響出軍號來
鞭炮,軍號,這是一回事嗎?來茅山探個究竟吧!在茅山風景區(qū)望母山顛坐落著一座蘇南抗戰(zhàn)勝利紀念碑。碑高36米,寬6米,碑名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在這威嚴莊重的紀念碑前燃放鞭炮,空中卻能回出軍號聲來!
2006年4月,蘇南抗戰(zhàn)勝利紀念碑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確定為“世界上單次脈沖聲擊發(fā)產(chǎn)生音符最多的建筑”。上海吉尼斯總部專家組認為,由于塔碑采用了空心結(jié)構(gòu),當在紀念碑臺階下用單次聲(如鞭炮、發(fā)令槍等)脈沖激發(fā),聲脈沖入射到碑體時,產(chǎn)生了高次諧波共振,并且反射。碑體的反射聲入射到碑體下方的臺階上,再次形成音調(diào)的變化。由于每段臺階的坡度不同,因而從各段臺階反射回的音調(diào)有變化,到達時間上也有所差別,形成了不同音符的連奏成軍號聲的效果。
至此,關(guān)于“碑下放鞭炮,空中響軍號”的奇特現(xiàn)象,終于有了科學的答案。巧合的設計,成就了神奇,也記錄了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zhàn)的悲壯場面。
泉中冒泡迎客來
喜客泉位于茅山景區(qū)西北方,是茅山十九泉中最有名的一眼古泉。泉水冬暖夏涼,水質(zhì)甘甜,遇旱不涸。
游客只要站在泉邊,雙擊手掌,就會見泉底冒出串串水泡,恰似玉珠翻涌,好像在歡迎客人的到來,喜客泉因此而得名。但為何擊掌便會涌出串串水泡,為何就只有此處才會有此現(xiàn)象,迄今為止仍不得其解。
炎炎夏日,何不掬一捧清泉,清涼攝人,藏身于喜客泉畔,透過“鼓掌泉涌”的晶瑩水珠,感受“福地神泉”的樂趣,悅心舒心。
上坡下坡顛倒開
在茅山元符萬寧宮內(nèi)往“老子神像”廣場方向的急轉(zhuǎn)彎處,約有30米長短的上坡路段,當汽車掛空檔或者熄火后,處于沒有任何外力的情況下,還自動往上坡行駛,這是一司機在汽車急轉(zhuǎn)彎時突然熄火后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
后來,聞訊而來的許多小汽車、面包車司機開車前往實地驗證,果然如此。在此段坡路上,無論車頭朝前朝后,無論空檔還是熄火,都會發(fā)生同樣有趣的現(xiàn)象。
據(jù)有關(guān)專家分析,這是由于視覺誤差而引發(fā)的假像,看似上坡的地方實為下坡。盡管如此,來茅山的游客們在游覽道教圣地的玄妙之境時,都不忘親身體驗一下這座“怪坡”。
PART. 04
天下奇觀識沸井
丹陽作為齊梁歷史文化古都有著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作為文化歷史古城,就更早了,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在位于西南方的延陵鎮(zhèn)九里有著一座春秋時期千年歷史的古廟,那就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九里季子廟。季子廟文明于天下,不僅僅是依靠著其歷史文化底蘊以及十字碑、消水石、季河橋等名勝古跡,更得益于這里有獨特的奇觀異景——沸井涌泉。
出季子廟,沿湖邊小徑走去,有六口井不規(guī)則擺列著,再細瞧井水,不但井水上下翻動,氣泡連連,而且三清三濁。據(jù)井畔碑文介紹:季子廟前的沸井,乃是天古地造,千載沸騰不休,頗為壯觀。夜晚萬籟俱寂,可聞沸泉騰奏之聲、猶如音樂入耳。據(jù)史料記載,季子廟前有井百余口,部分是沸井?,F(xiàn)僅存六口、三清三濁,且口味各異。歷代文人墨客、名士賢流前來觀之,贊不絕口,稱其為天下奇觀。相傳九里是塊龍地,沸泉為龍之氣,有靈氣。用此水洗手、洗臉,可讓人祈福消災。
為了揭開六口古井的謎團,江蘇省地質(zhì)調(diào)查研究院的專家們曾經(jīng)前往九里村一探究竟。專家們測定,這六口沸井的水溫為24℃,附近其他水井溫度一般都在18℃至20℃。將燃燒的蠟燭、打火機等可燃物伸進井內(nèi),在井口以下10厘米左右的地方均熄滅了,排除了沼氣的可能。專家們還對每口井的井水進行了水樣抽取,通過分析得出,井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顏色混濁的三個古井的水中含有大量的鐵離子。鐵離子暴露在空氣中后,容易氧化形成黃褐色,因此井水渾濁。
地質(zhì)資料顯示,6口井均處在茅東斷裂帶上,并且古井和湖面上出現(xiàn)翻騰現(xiàn)象的幾個位置也基本上處在一條線上,因此也證明了地質(zhì)構(gòu)造的存在。專家隨即來到茅東斷裂帶,找到了火山活動的證據(jù)。原來,這里的玄武巖,當巖漿活動遇到灰?guī)r,就會形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地殼深部壓力大,二氧化碳從地殼薄弱處通過斷裂帶涌出地表,形成了氣泡。
專家又將六口井的井水抽干,發(fā)現(xiàn)清水井和混水井相互不相通,混水井中氣孔狀土層含鐵豐富,而清水井中則缺少富含鐵元素的氣孔狀土層。每口井中的礦物質(zhì)、二氧化碳含量不同,這就是每口井中的井水口味不相同的原因。
圖|科教頻道走進科學
雖然古井群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了,但是六口沸騰的古井在2000多年的歷史里始終翻騰不休,這些奇特現(xiàn)象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極為罕見的。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這些城鎮(zhèn)中的古井名泉,是一道獨特的地理民俗景觀。
PART. 05
《瘞鶴銘》何人所書
鎮(zhèn)江焦山山中所存歷代石刻豐富,被海內(nèi)外書法愛好者稱為“書法之山”,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六朝摩崖石刻——《瘞鶴銘》。瘞鶴銘被稱作“大字之祖”,是中國書法發(fā)展史上具有坐標意義的實物遺存,是書體由篆、隸向楷書演變過程中的代表,也是江南文風書韻的歷史經(jīng)典。
瘞讀作[yì],是埋葬的意思。瘞鶴銘,是一位隱士為一只鶴所寫的悼文。從書體形勢和內(nèi)在精神看,《瘞鶴銘》符合東晉南北朝時期的風格。六朝時期,南北分治,加上士族門閥制度非常嚴重,大量杰出的有識之士得不到重用,懷念故土,北伐無功,于是便熱衷于道家的養(yǎng)生之術(shù),佯狂放浪以逃避現(xiàn)實。而矯翅雪飛的鶴,便成了高潔人士藉以寄憂的對象,這正是《瘞鶴銘》產(chǎn)生的時代因素。
北宋歐陽修認為《瘞鶴銘》是“世以其難得,尤以為奇”。北宋黃庭堅則盛贊為“大字無過《瘞鶴銘》”。
有趣的是,《瘞鶴銘》這塊摩崖石刻的曠世奇作之奇不僅在于其書法價值之高,更是其身世太過離奇:它原刻于焦山西側(cè)臨江的崖壁之上,大約在唐代后期或稍晚墜落江中,破裂殘損。北宋時期,冬天枯水季節(jié),水落石出。《瘞鶴銘》因書法古拙奇峭,雄偉飛逸引起書法家的注意,有人用紙墨椎拓,有人索性鑿字而去,帶回去臨摹、研究。據(jù)記載,北宋張坣、歐陽修等學者都曾特地來焦山拓過《瘞鶴銘》。清康熙52年,閑居鎮(zhèn)江的蘇州知府陳鵬年,募工打撈《瘞鶴銘》,歷時三個月,終于挽出殘刻五石,共93字(其中11個字不全),置于焦山定慧寺保護。到了抗戰(zhàn)時期,日寇曾多次上焦山找尋《瘞鶴銘》,但被當時主持和尚鏡融法師藏起來,才免遭一劫,于1960年遷入焦山碑林。上個世紀,考古學家意外發(fā)現(xiàn)江底還有殘存碑石,從1997年各部門、博物館組織打撈,一直到2010年,《瘞鶴銘》宣告打撈終結(jié)。
就這樣,一千多年的《瘞鶴銘》,泡在江水里有800多年,傳世至今還真是個奇跡了。
如今的《瘞鶴銘》早已安然,但是誰人所作,卻是千年的爭議,碑上只留下“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正書”這樣一個虛無縹緲的款識。學術(shù)界傾向于王羲之或陶弘景,但都還缺乏證據(jù)?!动廁Q銘》的作者成為困擾書法界的千年之謎。
世間萬物皆學問,讓我們一起結(jié)伴而行,拜訪名山大川,探索自然地理,踐行格物致知。鎮(zhèn)江歡迎您。
(來源:文旅鎮(zhèn)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