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wǎng)記者 俞越 吳冠夏 通訊員 程麒嶸
(資料圖片)
“一袋血或許可以拯救一條生命,何樂而不為?”
從2008年第一次參與無償獻血,到一年兩次的習慣使然;從200毫升的鮮紅血袋,到日積月累的7200毫升獻血量,15年時光流逝,對于鄞州“熱血青年”董一淑來說,無償獻血是她始終堅持的事情。
董一淑今年36歲,是寧波市鄞州區(qū)稅務局一名普通干部。今天(6月14日)是第20個世界獻血者日,雖然自3月獻血之后董一淑還沒到6個月的間隔時間,但她早早地在朋友圈轉(zhuǎn)發(fā)了信息,呼吁大家一起獻血。
提起第一次獻血的經(jīng)歷,她記憶猶新。當時還是大三學生的董一淑,看到學校廣場上停著一輛無償獻血車,車前貼著一張急需血液的告示。那時,她對獻血知識一無所知,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第一次挽袖獻出了200毫升全血?!翱粗约旱难従徚魅氩裳艺鎸嶓w會到了獻血是對生命的接力,當時就下定決心要長期獻血?!庇谑?,董一淑主動留下了聯(lián)系方式,還開始認真查詢獻血的相關(guān)知識。
現(xiàn)在只要收到血站可以再次獻血的短信提示,她就到附近的愛心獻血屋獻血。十幾年過去,無償獻血已經(jīng)成為她的習慣,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單次獻血量也慢慢增加。
23本紅艷艷的“無償獻血證明”,記錄著她15年的無私奉獻,見證著她一次又一次平凡的善舉。董一淑先后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浙江省無償獻血奉獻獎”,2019年被聘為鄞州區(qū)熱血先鋒養(yǎng)成計劃“熱血青年”代言人。
“你看我柔柔弱弱的,獻血都沒事,所以對身體沒壞處。”在采訪中,董一淑開始向記者普及獻血知識:“獻血過程一般30分鐘就夠了,之后通過正常飲食,短時間內(nèi)就能循環(huán)再生,獻全血要間隔6個月,每次200毫升到400毫升,如果身體條件合格,捐獻血小板就可以縮短間隔時間,一般半個月就能獻一次。”
董一淑的朋友圈
董一淑以親身經(jīng)歷鼓舞身邊的同事、親友加入無償獻血隊伍。她笑著說:“凡是我認識的人,幾乎都聽我念叨過無償獻血的好處,親朋好友中,開始有人在我的帶動下加入志愿者行列。”
“我希望自己能‘打卡’寧波所有獻血屋!”這是董一淑的“小目標”?!爸灰眢w條件允許,我一定會繼續(xù)獻下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