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端午假期“夜經濟”火出圈
木蘭奇妙廣場觀看臺座無虛席。
(資料圖)
通訊員李正洲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范雅琴 通訊員李正洲)6月23日是端午假期的第二天,位于黃陂區(qū)的木蘭花鄉(xiāng)景區(qū)木蘭不夜城單日入園游客量達4.1萬。這是該景區(qū)繼春節(jié)火出圈后的又一次猛增長。
長江日報記者探訪看到,下午4時20分,景區(qū)1、2、3、4、5號停車場以及葛家咀備用停車場都已停滿。步入景區(qū),大片大片紫色的馬鞭草映入眼簾,花團錦簇的繡球花、嬌艷欲滴的月季花爭奇斗艷,景區(qū)內的綠色小火車在花叢中穿行,吸引不少親子家庭前來打卡。
最受小朋友喜愛的當數“蹦蹦云”,現場的歡笑聲此起彼伏。13歲的周謹澤是第一次來木蘭花鄉(xiāng)景區(qū),剛進園區(qū)便被“蹦蹦云”吸引。他說:“在這里奔跑、跳躍都很暢快。”此外,升級歸來的親子水上樂園也頗受小朋友青睞,玩滑滑梯,打水仗,不亦樂乎。記者看到年輕的群體更傾向于待在“白日夢”營地烤肉、喝茶。
在木蘭不夜城中,《北魏盛世》《九佬十八匠》《木蘭不倒翁》《九州同心》《篝火晚會》《木蘭招婿》等節(jié)目頗受歡迎,舞臺前人潮涌動。其中,《木蘭招婿》還拋起繡球,令游客激動不已?,F場對《木蘭辭》、拜堂、撒糖等環(huán)節(jié),更是將氣氛推向高潮。同女朋友來游玩的胡先生笑言:“感覺自己好像穿越了,古風古色的街巷、接連上演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這里真熱鬧!”
晚上8時20分,距離《木蘭傳奇》開演還有10分鐘,觀眾席上已是密密麻麻一片,還有不少游客一排一排好似“人?!币话阏驹跇蛏嫌^演?;咎m的故事家喻戶曉,演出現場水陸舞臺聯動,美麗的舞者乘船而來、花木蘭同士兵在水邊嬉戲的場景都給節(jié)目增添了看點。第一次看《木蘭傳奇》的楊女士說:“40分鐘的演出引人入勝,讓人意猶未盡。”
“哇,這也太美了!”隨著浪漫煙花秀的上演,現場贊嘆聲此起彼伏。而到了傣迪音樂狂歡派對,游客紛紛走到舞臺中央,跟隨主持人的號召跳起來。據了解,持有黃陂身份證、黃陂旅游惠民卡、今年中高考準考證可免費入園。從武漢自駕走“武大高速”的游客,在人工通道領取收費發(fā)票可兌換當日的門票一張,活動持續(xù)至8月31日。
木蘭花鄉(xiāng)景區(qū)總經理陳悅透露,6月23日,景區(qū)單日入園游客量達4.1萬,其中外地游客占30%,大多來自孝感、黃岡、黃石、鄂州等地,而省外的游客中河南客人占比最大。
端午假期,包括木蘭不夜城在內,“夜經濟”成為武漢旅游一大亮點。從下午5時30分開始,游客陸續(xù)前往兩江游覽各個游船碼頭,登船欣賞武漢美麗的夜景。假期前兩日,兩江游覽接待游客超1.2萬人次。以“清涼嘉年華”為主題的夜游活動在木蘭天池螢火蟲露營地舉行,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
相關報道:
嘗龍蝦 觀漢服秀 賞國風舞 玩民俗游戲
萬余游客開心品味兩江游“端午大餐”
“兩江晴川”號上的漢服小姐姐。
6月22日,武漢市東西湖區(qū)舉行“龍游黃塘、鳳棲梧桐”端午龍舟文化活動,19個非遺項目在黃塘湖畔熱鬧展出。小朋友們自己包粽子、吹糖塑、看草編,玩得不亦樂乎。
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江漢區(qū)童趣幼兒園的孩子們學掛五彩蛋兜過端午。
長江日報訊(記者侯鈺倩 通訊員陳明)登船品龍蝦,江上追落日,體驗民俗風情……兩江游覽公司在各游船上為游客準備了豐富的端午“大餐”。端午假期前兩日,兩江游覽接待游客超1.2萬人次。
從下午5時30分開始,游客陸續(xù)前來兩江游覽各個游船碼頭登船欣賞兩江美景。五月初五端陽日,6月22日,粵漢碼頭龍蝦節(jié)在“兩江盤龍”號盛大開幕。走進一層大廳,各類龍蝦元素映入眼簾,將節(jié)日氛圍感拉滿,龍蝦氣球、龍蝦吉祥物、龍蝦宴,無處不在的小龍蝦吸引了游客紛紛拍照打卡留念。他們一邊品嘗香辣美味的小龍蝦,一邊將自己的開心與滿足分享到各個社交媒體。
用餐接近尾聲時,龍蝦節(jié)趣味游戲“極速剝蝦比賽”和“蝦路相逢”競速比賽也同步展開,用餐游客對互動游戲充滿了興趣,紛紛積極報名參加,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在“兩江晴川”號上,兩江游覽準備了豐富的民俗文化節(jié)目,邀請了武漢市非遺傳承人在游船上進行非遺展示,讓游客能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游船舞臺上,古琴老師彈奏著高山流水的楚風雅韻,結合著舞臺背景的水墨山水,讓人備受熏陶;在游船甲板上,兩江游覽邀請的漢服表演、民族獨舞,以長江大橋為背景,以燈光秀為背景,宛若洛神臨世,“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
在漢陽門碼頭的“黃鶴樓”號上,“落日航班”恰好可以等待日落時分,夕陽西下映紅江水和天際。剝一只香粽,泡一杯好茶,是端午節(jié)的氣氛,亦是傳統的食俗。端午系列茶飲——放“粽”一夏龍井茶、“粽”情山水茉莉茶、情有獨“粽”玫瑰茶,消暑解渴,茶香怡人。在60分鐘的航行途中,聆聽長江滔滔流水聲,欣賞江城絢麗夜景,勾起無數的美好記憶。游船上“粽情兩江,趣享端午”主題民俗活動設置“歡樂釣香粽”“趣味射五毒”“好運上上簽”等互動游戲環(huán)節(jié),用與“粽”不同的方式讓現場游客嗨翻天。
據兩江游覽公司業(yè)務負責人介紹,旅游市場強勢復蘇,“兩江游覽公司在接下來的暑期為游客朋友準備了豐盛的文旅大餐,我們在武漢長江之上,歡迎八方游客的到來”。
■ 體驗非遺
外地游客追捧漢楚插花
長江日報訊(記者李文婕 通訊員周翠蘭 彭沖)6月23日,東湖聽濤景區(qū)屈原美術館人潮如織,錯落有致的漢楚插花與名家書畫相映成趣。游客蘇蘇專程帶外地朋友來聽濤景區(qū)看展賞花,詩情畫意過端午。
長江日報記者在展館內看到,漢楚插花仿佛置身于荊楚山水之間,一件件以柏樹枝、菖蒲葉、蘭花等《楚辭》中的植物為主材創(chuàng)作的插花作品錯落有致。擇器、取材、配花、修枝、插作……在蘇艷玲的手中,一個器皿、一汪清水、兩段枯木、幾枝花草,清新靈動的插花作品躍然眼前。
蘇艷玲是非遺項目漢楚傳統插花藝術的代表性傳承人,從36年前開始與花結緣?!扒凇冻o》中寫道:‘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說明從那時起古人就有賞花、習花、佩花的習慣。”
端午節(jié)期間,蘇艷玲以《楚辭》為依據,用花草植物制作了一系列插花作品和人體花飾。讓非遺漢楚插花走進東湖,她表示很開心。“本次插花使用的容器大多為樽、鼎、漆器以及馬口窯等湖北地域的特色容器,搭配花材的枯枝則是我在聽濤景區(qū)隨手撿拾而來,做出來的作品原汁原味,兼具自然美、創(chuàng)作美、意境美和人文美?!?/p>
據了解,漢楚插花藝術是中國插花藝術的一部分,至今有400多年歷史,采用漢楚地域特色的植物、樹材花卉和器皿,根據季節(jié)不同融入漢楚地域的大山、江河、湖泊、人文情懷等元素于一體,以自然和諧、開放、包容、積極向上、枯榮相生的眾多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在展品表現形式上,蘇艷玲喜歡運用傳統的瓶插、碗花、籃花、盤花,也用融入了體現漢楚地域江河湖泊崇山峻嶺風格于一體的大缸、大盆進行寫景式插作。
■ 健身運動
漢口江灘網球開賽
長江日報訊(記者張琳 通訊員張黎 胡晶晶)以球會友,“網”羅精彩!6月23日,江岸區(qū)第一屆“大江金岸”網球比賽在漢口江灘武漢國際體育武網俱樂部開賽。比賽為期兩天,來自江岸區(qū)各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100余名網球愛好者選擇運動健身的方式度過端午小長假。
本次比賽設有特邀組、常青組、青年組三個組別。比賽開始后,選手們很快展開激烈的比拼,發(fā)球、扣殺、截擊,一時難分伯仲,經過四個小時的角逐才分出勝負,獲勝的隊伍將在6月24日進行淘汰賽。
江岸區(qū)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江金岸系列賽事已成為江岸區(qū)全民健身的一張名片。這次是第一次舉辦網球比賽,之前已經舉辦過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賽。希望通過這樣的比賽,推進我區(qū)全民健身運動的進一步發(fā)展,讓大家都能運動起來,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
中國建設銀行江岸支行領隊羅志勇介紹說:“非常感謝江岸區(qū)政府能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參加這樣的比賽,跟很多江岸區(qū)其他企業(yè)進行聯誼,共同助力江岸區(qū)經濟發(fā)展。”參賽選手代表、來自江岸區(qū)的公安民警王傲說:“我從2005年上大學開始到現在已經有18年球齡了,畢業(yè)參加工作后也堅持打網球,長期運動鍛煉讓我有更好的身心精力投入工作之中,本屆比賽爭取小組出線、殺入四強。”
■ “村晚”直播:
最早的粽子是在楚地出現的
長江日報訊(記者黃麗娟 通訊員武旅信)“考古研究表明,中國最早的粽子實際上就是在我們楚地產生的,那時候包粽子用的不是竹葉,而是槲葉……”文旅志愿者袁智一邊指導鄉(xiāng)民包粽子的技巧和方法,一邊面對鏡頭向廣大觀眾詳細地介紹粽子與端午節(jié)的淵源以及粽子的演化歷程。
濃濃端午情,鄰里一家親。6月22日晚,武漢文旅志愿者來到慈惠街道沙咀社區(qū)開展“文旅志愿‘粽’動員 四季‘村晚’大聯歡”直播活動,和社區(qū)居民、線上網友一起看文藝表演、包粽子、講故事,共同慶祝端午節(jié)。
在直播現場,武漢文旅志愿者和東西湖區(qū)慈惠街道沙咀社區(qū)的鄉(xiāng)民、小朋友圍在一塊兒,動手體驗端午節(jié)傳統習俗——包粽子。桌子上整齊擺放著粽葉、糯米、細線等材料和配料,廣場上粽香遠飄,好不熱鬧,直播間的網友見了紛紛大呼“馬上去買幾個粽子吃!”
活動中,武漢文旅志愿者和沙咀社區(qū)的鄉(xiāng)民將自編、自導、自演的“村晚”節(jié)目搬上鄉(xiāng)村大舞臺。臺下人頭攢動,擠滿了前來觀看演出的居民。演出在一首豪放激昂的《威風鑼鼓》中震撼開場,文旅志愿者的快板節(jié)目《夸夸大武漢》,唱遍了武漢各大旅游景點,他們熱情洋溢地向觀眾推介大武漢的魅力風光。
從以往在臺下當觀眾到登臺當主角,鄉(xiāng)民積極參與,熱情高漲。社區(qū)居民楊先生表示,這樣和鄉(xiāng)鄰一起過端午很有意義,也能讓現在的孩子們更加喜愛傳統節(jié)日。
■ “安靜坐好,別影響其他游客看演出”
端午親子游主打文明旅游課
長江日報訊(記者黃麗娟 通訊員武文旅)端午節(jié)小長假期間,武漢文旅市場推出豐富多彩的游玩項目,各大景區(qū)景點、酒店、文博場館的親子小課堂活動寓教于游,打造了一個個“行走的文明旅游課堂”,讓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
“安靜坐好,不要大聲說話,如果吵鬧不僅會聽不到,還會影響其他游客看演出。”來自河南的游客劉女士對剛剛入座的4歲女兒說。6月23日下午,在黃鶴樓景區(qū)落梅軒,武漢愛樂樂團開啟文藝演出進景區(qū)活動,樂手們?yōu)槿珖慰蛶硪粓鲆魳肥⒀?。觀看演出的游客有很多親子家庭,孩子們大都能安靜觀演。一場演出下來,孩子們紛紛禮貌地向演員們鼓掌致謝。
這個端午假期里,武漢植物園、武漢園博園、東湖杉美術館等景區(qū)景點,親子研學課紛紛開課。不少家長帶孩子參加科普研學活動的同時,也不忘教育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要守秩序、懂禮貌,在孩子們小小的心靈種下文明旅游的“種子”?!吧险n前,我會提醒孩子遵守課堂秩序、文明禮讓;在上課的過程中,他也能從小就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奔议L徐先生帶著7歲的兒子在植物園參加研學課,他表示,假期帶孩子出來參加研學課堂,為的是讓孩子在旅游過程中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而借機向孩子傳遞文明旅游的理念也是非常合適的。
端午節(jié)小長假期間,火爆的親子游場景成為傳遞文明旅游理念的新課堂。樹立文明意識,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公共設施,不亂扔垃圾,不踐踏花草,不亂刻亂畫,不大聲喧嘩,不隨意投喂動物……這些都是研學游場景中時常普及的文明旅游的重要“知識點”。
(注:圖片及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電話:027-85721622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