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自媒體文章在網絡流傳,稱“黑龍江185人因違規(guī)焚燒秸稈被處罰1.782億元,人均罰款96.3萬元”。
不少網友質疑,燒個秸稈而已,值得如此夸張的“天價罰單”?
當地澄清:對農民無實際處罰
(資料圖)
記者檢索發(fā)現,所謂“天價罰單”的消息最初來自于3月3日的一篇報道。報道指出,截至3月3日,“針對秸稈禁燒管控不力、出現大面積露天焚燒現象,黑龍江省各市地已依規(guī)依紀問責黨政干部414人,公安部門行政拘留露天焚燒秸稈及根茬殘余物人員185人。黑龍江省聯(lián)席會議辦公室依據《黑龍江省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工作獎懲暫行規(guī)定》,594處秸稈及根茬殘余物露天焚燒火點擬移交黑龍江省財政廳扣撥資金(罰款)1.782億元?!?/p>
4月19日,黑龍江省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綜合行政執(zhí)法局局長王鳳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必須要澄清的一點是,1.782億元是直接扣撥地方財政資金,跟焚燒秸稈的農民本人無關,此次對農民并無實際處罰。扣撥的資金我們最終還是‘用之于民’,用來獎勵那些禁燒工作推行較好的地區(qū)?!?/p>
此外,王鳳華還介紹說,對于農民焚燒秸稈,如果是造成火災或造成重度污染天氣或者對交通造成嚴重影響等嚴重后果的,由公安機關根據他們的具體行為和造成的后果,依據治安處罰條例,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案鶕洞髿馕廴痉乐畏ā酚嘘P規(guī)定,可以對露天焚燒秸稈造成污染的處罰500元到2000元,但是我們主要以引導教育為主,對焚燒秸稈的農民本人并無實際處罰。另外,上述扣繳資金對農民的補貼和秸稈還田補貼都沒有任何影響。”
秸稈到底能不能燒?
流言系誤解,但網友們還是很關心秸稈到底能不能燒的問題。
作為農業(yè)生產副產品,秸稈應該如何處理一直是很多農民頭疼的問題。燒吧,污染環(huán)境,影響健康,濃煙遮擋視線,還有消防安全風險。不燒吧,回收再利用也涉及人力、財力等一系列的問題。
王鳳華介紹,秸稈也是有價值的產品,若不對秸稈焚燒加以管控,不僅會容易造成火災、空氣污染、交通事故等后果,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經濟損失。
秸稈如果利用好了,還能給老百姓帶來一定的收入,比如發(fā)酵產沼氣、制作顆粒燃料、制成秸稈板材、造紙、秸稈纖維素生產乙醇、打造工藝品等等。通過秸稈的“五化利用”技術(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可以給老百姓帶來額外的經濟收入。對于秸稈的綜合利用,相關部門也在積極地為老百姓尋找出路。
另外,有專家認為“全面禁燒”的“一刀切”做法也不可取。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研究所研究員王亞靜建議,對于秸稈的禁燒管理,隨意焚燒要不得,“一禁了之”同樣不可取,建議“禁疏結合”,劃分“禁燒區(qū)”和“限燒區(qū)”;還需要出臺專門針對秸稈焚燒治理的法律規(guī)定,提高秸稈禁燒執(zhí)法效力;另外,還要利用科技創(chuàng)新的手段,推進秸稈科學還田和高效離田,實現“以用促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