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事局聯合南通市人民政府設立南通海上“兩中心”,全力推進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設?!⌒焐荷? 攝
中新網南京6月21日電 (徐珊珊)21日10時,“北侖9”輪如期順利進靠位于江蘇南通通州灣港區(qū)海門作業(yè)區(qū)的中天鋼鐵碼頭3號泊位。在這背后,靠的是“智慧大腦”——南通海上交通指揮中心、南通海上港航調度中心(以下簡稱“南通海上‘兩中心’”)各方的調度與配合。
(資料圖)
南通沿海航道多,且多為單向乘潮的“卡脖子”航段。其中以通州灣進港南航道(小廟洪航道)最為復雜,是船舶進出三夾沙、海門、呂四三個作業(yè)區(qū)的主要航道,涉及碼頭數量多、主體多,船舶流量大,船舶乘潮進出港時間極易發(fā)生沖突。
如何提升航道通航效率,使得航道利用更加充分?江蘇海事局聯合南通市人民政府設立南通海上“兩中心”,在全國率先實施海上“交通指揮+港航調度”一體化實體運行模式,全力推進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設。
南通海上“兩中心”設立政企聯動崗位,搭建高效溝通、調度平臺?!∫铨?攝
連日來,記者來到南通海上“兩中心”,探訪“智慧大腦”是怎樣煉成和運行的。走進室內,一塊75平方米的智慧大屏格外顯眼,船舶流量、貨物吞吐量等數據不斷跳動,各類信息持續(xù)更新。十余名工作人員坐在屏幕前,24小時不間斷對水上交通進行動態(tài)管控。
工作人員介紹,“一船全景”是該平臺最為核心的功能,可以實現對沿海船舶航行、停泊、作業(yè)全流程計劃的審核與發(fā)布,以及對執(zhí)行情況的跟蹤與核查。港調中心對進港口預計劃審核同意后,平臺會自動把該船的服務需求派發(fā)至各個業(yè)務端口。同時工作人員將統籌考慮潮汐、氣象、船舶吃水和流量等因素,聯合各方進行“保姆式”護航。
“我們發(fā)現‘協海啟航’輪與‘北侖9’輪進港時間存在沖突,由于‘協海啟航’輪吃水更大,對航道條件要求更高,平臺通過自動編隊功能,將吃水小的船舶進港計劃適當調整,從而達到航道深水深用、淺水淺用的效果。”南通海上“兩中心”負責人王震說。
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對水上交通進行動態(tài)管控?!∫铨?攝
在監(jiān)控船舶進出港的過程中,商漁船防碰撞一直是指揮中心的重點工作。工作人員通過輔助的漁船監(jiān)管系統,可以掌握沿海漁船的總體分布情況,點擊每一艘漁船,還可以獲取船名、所有人和聯系方式等信息。
自2021年5月18日正式揭牌運行以來,南通海上“兩中心”實施信息服務8萬余次、交通組織6萬余次,保障14萬余艘次船舶安全進出港,有效遏制和防范商漁船碰撞等重特大事故險情發(fā)生,沿海保持“零事故、零傷亡、零污染”。
“兩個中心合署辦公,可以充分發(fā)揮水上安全監(jiān)管和港口綜合調度服務功能相結合的作用。南通海上‘兩中心’成立以來,有效地提升港口運行效率、碼頭周轉率以及航道利用率,對促進地方港口經濟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蓖跽鹫f。
數據顯示,2022年,南通沿海貨物吞吐量達到3584萬噸,同比上漲39.9%;保障207艘次5萬噸級及以上船舶進出港,同比增長32%;受限船舶864艘次,同比增長18%。(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