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前夕,南京多所學校開展節(jié)日主題跨學科學習活動,既豐富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又讓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得到提升。
清明時節(jié)除了“雨紛紛”,也有游玩和集市,名畫《清明上河圖》就記錄了北宋汴河兩岸的熱鬧場景。4月4日下午,南京市芳草園小學舉辦“逛春天市集、共繪清明上河圖”綜合實踐活動,四年級的同學們依照詩詞和畫作里的描述,在外秦淮河邊擺起了集市,吃喝玩樂樣樣俱全,大家穿著古裝徜徉其中,仿佛當代兒童版的《清明上河圖》。
“今天買了一把玩具水槍,買了兩個玩具積木和一個剪紙。” 學生陳昱鳴向記者展示他的“戰(zhàn)果”。
孩子們將自己所見所感畫成畫,模仿《清明上河圖》組成了長卷。里面的秦淮河、電視塔、花草樹木、熱鬧集市,看上去還真有幾分清明的詩意與童趣。
“在美術課上孩子們已經了解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我們語文也學習過課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我們想通過這場活動,讓孩子們把生活與課本相結合,提高誦讀、創(chuàng)作和審美能力,同時深入了解清明這一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p>
同一天,南京市陶行知學校舉行“春風拂童心,清明話‘家"節(jié)”主題活動。同學們學習《姓氏歌》,了解家庭成員間血脈傳承的關系;參觀老物件展,為自己帶來的老物件制作名片,講述老物件背后的家風故事;誦讀清明詩詞,繪制油紙傘;體驗吃青團、編柳條、放風箏等清明習俗。
學校還邀請江蘇省非物質文化秦淮燈彩代表性傳承人曹紅女士教大家用紙和竹篾制作風箏?!安蓍L鶯飛二月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希望孩子們不僅僅是通過古詩詞了解清明放風箏的習俗,而是能夠自己去做風箏,放風箏,傳承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辈芗t說。
在豐富的活動中,語文、美術、音樂、道德與法治等學科老師組團上陣,創(chuàng)設情境,制定任務。同學們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清明節(jié)。
“我們在活動設計中突出了清明節(jié)的人文和自然兩大內涵?!蹦暇┦刑招兄獙W校道德與法治教師方艷介紹:“人文內涵,我們主要聚焦孩子的政治方向、家國情懷、自然內涵,我們主要是從節(jié)氣、民俗、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他們感受到,節(jié)日是和人與自然的活動密切相關的?!?/p>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姚偉 徐明 編輯/國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