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2023GEDC)主論壇上,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發(fā)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數智時代,“安全紅線”越來越多,安全主體責任不斷壓實,政府和企業(yè)要加快補上數智安全課,以“零事故”標準進行網絡安全建設。
從安全看數智停服停工是挑戰(zhàn)
(資料圖片)
進入數智時代,數據是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也是網絡攻擊的重要目標;人工智能是先進生產力,也是關系到社會生產、生活安全穩(wěn)定的基礎設施。
齊向東表示,在安全公司看來,政企數據化、智能化是“突如其來”,疫情三年是“加速應急”,但數智系統(tǒng)沒有做好安全準備,沒有充分的安全技術規(guī)劃、安全體系建設、安全人才培養(yǎng)。
一方面,數據和智能與政府運作、社會服務密切相關,數據安全事故可能導致“社會停服”;另一方面,數據驅動了智能化生產過程,一旦發(fā)生智能安全事故,“智能”變“傻瓜”,就可能導致工廠“生產停工”。
“政府和企業(yè)需要加快補上數智安全課?!饼R向東表示。
從數智看安全“易攻難守”是常態(tài)
補齊安全課,需要了解數智時代的安全態(tài)勢。齊向東將其總結為三個“常態(tài)化”:
一是勒索攻擊常態(tài)化。作為網絡空間的“流行病”,勒索攻擊無法被根治。數據顯示,85%的公司遭遇過至少一次勒索攻擊,同時有研究機構預測,到2031年,全球勒索軟件造成的贖金損失預計將超過2650億美元,每2秒就會發(fā)生一起勒索攻擊事件。
二是數據泄露常態(tài)化。數據泄露風險可能存在于采集、存儲、傳輸等各個過程中。根據調查報告顯示,超過85%的網絡安全威脅來自于內部。除管理員、技術員、操作員這“三員”可能存在安全風險外,公司內部數據“投喂”ChatGPT導致的數據被動泄露也不容忽視。數據顯示,有2.3%的員工會將公司機密數據“投喂”到ChatGPT中,企業(yè)平均每周向ChatGPT泄露機密材料達數百次。
三是私挖濫采常態(tài)化。數據作為資源富礦,能給業(yè)務賦能、生產提效。一些企業(yè)組織為求利益以身犯險,無視數據紅線,對數據資源私挖濫采。奇安信在對全國應用市場新收錄、新更新的118萬多個APP進行個人信息收集情況檢測后發(fā)現,大量APP未經用戶同意就收集用戶隱私數據,嚴重危害百姓個人隱私和社會信息安全。
以“零事故”標準進行網絡安全建設成為大勢所趨
面對頻發(fā)的網絡安全事件和不斷加劇的網絡安全事件后果,以“零事故”標準進行網絡安全建設成為了大勢所趨?;谄姘残艌A滿完成北京冬奧網絡安全保障任務的成功經驗,齊向東提出了“零事故”的三條標準:業(yè)務不中斷、數據不出事、合規(guī)不踩線。
一是用縱深防御的內生安全體系保障業(yè)務不中斷。齊向東指出,數智時代,必須進行體系化的規(guī)劃、建設、運營,構建縱深防御的內生安全體系。所謂內生,就是把安全能力內置到網絡的全鏈條中,內置到業(yè)務系統(tǒng)中,及時識別攻擊行為;所謂縱深,就是保證多道網絡安全防線聯動,一道防線被突破還有其它若干防線攔截攻擊。
二是用全鏈條數據安全保護系統(tǒng),保護數據不出事。傳統(tǒng)數據安全套件防護已難以勝任數智時代的數字安全防護要求,需要一套體系化的安全能力來應對新技術新場景下的新的挑戰(zhàn)。奇安信最新發(fā)布的奇安天盾,就是以數據資產為核心,形成一個集“事件監(jiān)測、風險分析、策略調整、訪問控制”為一體的全鏈條閉環(huán)體系。配合零信任架構,真正實現數據安全“三能”:風險能看清、內鬼能管好、攻擊能防住。
三是用人工智能的運營體系,做到既安全又合規(guī)不踩線。齊向東提出,人工智能就是“人+數據+智能”,因此需要建立起“人+數據+智能”的運營體系并與流程充分結合。只有讓安全能力真正“活”起來,企業(yè)機構才能根據業(yè)務數據和風險情況調整安全策略,并對各類安全風險持續(xù)跟蹤及修復,真正做到“安全合規(guī)不踩線”。
本文源自:金融界資訊
標簽: